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古老的丝绸之路

3.古老的丝绸之路

补充资料二:
马可·波罗来华原委与《游记》问世
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马可·波罗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城波罗氏。

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伯父马可,父亲尼柯罗,叔父马菲奥,俱以商贸为业。

伯父马可相继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索尔得亚经商及设货栈,他的两个兄弟又继续向东经营发展。

为纪念伯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袭用了老马可的名字。

时值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三次西征,蒙古四汗国占据了亚洲中部、西部及东欧部分地区,其嫡孙忽必烈还在东亚建立起元王朝。

尼柯罗、马菲奥两兄弟利用东西方交通大开,于1260年从威尼斯负贩商货,东赴君士坦丁堡、索尔得亚、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和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最终于1265年首次抵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受到优礼接待。

不久,两兄弟奉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联络请教皇派百名教士东来等事宜。

因旧教皇去世和等待新教皇选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于1271年携马可·波罗踏上回元朝的旅途。

同行的两名传教士中途畏难西退,马可则跟随父、叔继续东行。

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并呈递教皇复信等。

1260年—1275年他们两次来华的路线,基本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据马可·波罗所述,忽必烈汗对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不辱使命并如约东返,颇为赞赏。

又见马可聪慧谨慎,甚是宠爱。

多次派他出使
各地,皆能尽职尽力,报告详明,大汗感到满意,故给予诸多优渥待遇。

于是,父子叔侄三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波罗一家久居东土,思念故乡心切。

恰逢伊利汗君主阿鲁浑的元妃卜鲁罕逝世,阿鲁浑遣三位使臣到元廷求娶卜鲁罕的同族女。

1291年初,马可·波罗父子叔侄获准随同三位波斯使臣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

他们从泉州港航海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回到威尼斯。

他们离华返程路线大抵是唐宋以降的海上丝绸之路。

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参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

在狱中,马可口述东方旅行见闻,由同狱的比萨城小说家鲁思梯切诺整理,于1298年撰成《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以记述忽必烈时期的中国蒙古、中原、江南、西南、西北为重心,还用一些篇章描述日本、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国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故又名《寰宇记》。

《游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和译本达数百种之多。

马可·波罗被公认为中古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的友好使者。

一部《游记》架起了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及东方的桥梁,西方人知中国必先知马可·波罗。

此后的哥伦布寻找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就直接受其诱导驱动。

公元13世纪,以丝路为通道的中西交通大开,成就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

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又是700多年前陆地丝路和海上丝路空前繁荣的最有力历史见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