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一些启示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管理育人或服务育人,若育人者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不仅能在育人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些实验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心理学实验供大家参考:
一、罗森塔尔实验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
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
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
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
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
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
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
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雕像获得了生命。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当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一种学习动力。
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会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二、反馈效应实验
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对学习积极性有强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
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
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这则实验说明,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同。
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的就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等与其进行沟通。
三、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适应环境是以信息平衡为前提的,信息不足或信息超载都会导致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对外界刺激敏感、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精神上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急切要求停止实验,实验后需数日方恢复正常。
上述实验表明,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更有利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封闭的环境则会限制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当然沉湎于网络游戏中接受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声光刺激,也会因信息超载而损害身心健康。
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积极地从心理学实验中得到启发,以真诚、积极的态度来关怀、鼓励、期望和教育学生,不断探索创新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积极快乐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