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政治专题(精)
练习题
1. 《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 美国不以建立一个由统一中央政府代表的统一 民族国家,而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 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 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 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知识体系
条件:北美独立战争
背景
启蒙思想传播 原因:邦联制的弊端
联 邦 共 和 政 体
确立
联邦宪法制定:1787年宪法 联邦政府成立: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
特点:(1)(2)(3) 完善:两党制 巩固:修正案颁布 南北战争
二、问题
1. 北美独立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独立宣言》体 现了什么思想? 2. 美国邦联制何时形成?有何弊端? 3. 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有何影响? 4. 如何理解美国联邦政府结构及相互关系? 5. 美国政体究竟是什么? 6. 美国两党制是怎样形成、发展的?影响怎样? 7. 美国南北战争与联邦共和政体有何关系?
参院
立法权
众院
(司法权) (财政权)
德 意 志 联 邦 制 的 半 专 制 君 主 立 宪 制
政治前提:完成统一,建立帝国 王朝战争 1864年,普奥对丹麦 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 结果 (1)完成统 一 (2)法国第 三共和国建立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特点:(1)(2)(3)
1871 年 德 意 志 帝 国 宪 法
立法 权 (两院 议会)
2、有立法权
3、政府不对其负责,无行政监督权, 但政府的财政预算必须由其批准
(帝国 国会)
司法权 帝国法院
练
习
1. 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从 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B、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表明国家主权 在民 C、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 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D、任命制是它的基础
世界近代史政治专题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9、10课)
知识整合
英国-------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联邦制的总统共和政体 代议制 为基础 各具特 色 民主化 法制化 制度化
法国-------议会制的共和政体
德国-------联邦制的半专制君主立宪政体
第 9课 一、知识体系
1. 美国1787年宪法吸收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 髓。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 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的分别是 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②总 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联邦军 队总司令,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③美国公民享 有宗教信仰、言论……保留和携带武器等自由 ④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⑤联邦政府 掌握有关国家要求和国家整体利益的权力 A、①② ④ ⑤ B 、①②③ ④ C、 ①③④ ⑤ D 、②③④ ⑤
2、 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 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 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是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去实行土 地革命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美国记者约翰· 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 《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布尔什维克代表了 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 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材料中“纯真而简单 的愿望”后来实现的主要表现是指 A、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B、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2、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 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3、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 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 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 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英国的制度创新-------君主立宪政体
历史传统:《大宪章 议会 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条件
理论基础:启蒙思想(洛克) 英 国 制度确立:《权利法案》 君 主 发展历程 制度发展:责任内阁制 立 制度完善: 两党制 1832年,议会改革 宪 政 (1)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三者混合物 体 主要特点 (2)君主“统而不治” (3)君主、议会、内阁之间的关系
(行政权· 核心)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内
阁(政府)
负 责
多 数 组 阁
形式任命
君主
任 命 上议院
下议院 选 举 选 民
议会
(权力中心 立法权)
1、保留君主,但君主统而不治
2、由议会掌权,以责任内阁制度为 核心
大贵族 (司法权)
3、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 (代议制民主·基础) 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请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林肯的两个政治倾向是 ①反对奴隶制 ②维护联邦统一 ③维护国家统一是 主要的 ,实行什么制度是次要的 ④废除奴隶制是当 时美国首要的问题
(2)结合美国内战的史实,指出上述两大问题是怎样 解决的?
其一,依据宪法,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用战争解决。其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3 条、第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并规定……
主要作用:(1)(2)(3)
二、问题
1. 《大宪章》颁布有何作用? 2. 英国议会是如何产生的?革命前英国国王 与议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3. 英国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意义如 何?(选修2) 4.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及其条件如何? 基本原则是什么?内阁与议会关系如何? 5. 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问
1. 2. 3. 4.
题
如何理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及其评价? 如何理解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特点? 比较德意志与英国近代政体的异同点。 比较德意志与法国近代政体的异同点。
行 政 权
皇 帝 首 相 上院 (联邦 议会) 下院
召集和解散议会、统率军队、 宣战、媾和、缔约
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 皇帝负责 1、由各邦代表组成 2、未经其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 1、普选产生的代议机构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拿破伦战争 半封建性质 欧洲君主国武力支持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七月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制 资产阶级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 1848年革命 军事政变 普法战争
总统
任 命 任 命 副 署
1875 年 法 国 第 三 共 和 国 国 宪 法
内 其它 阁 机构 负责 选举总统
国民议会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机共和制
4、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 立法权分离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运动(第18、19课)
一、知识整合 空想 科学
空想社 会主义 马克思 主义
实践
巴黎公社
发展
十月革命
二、问题 1、19世纪有哪两种社会主义思潮?有何 异同? 2、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练
习
1. 沙俄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 节,是因为 ①经济落后 ②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③“一战”加深政治经济危机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练习题
•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民主化的 政治原则也是从英国最早起步的。下 列标志英国民主化开始的是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内阁制出现 D、普选权的扩大
• 英国首相布朗在2007年6月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 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 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 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 说法,正确的是 ①英王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是议会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 家大权 ④内阁受到议会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 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府的阶级实质不同 ④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⑤均体现“分权 与制衡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⑤
• 林肯在1858年的一次学说中指出:“分裂之家不能 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 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 但我却期望他停止分裂。”
第10课 欧洲大陆新体制
背景: 共和制的艰难曲折
法 国 议 会 制 共 和 体 制
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巩固 (1)共和派的艰苦斗争并取得胜利 (2)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三点)
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四共和国、第 五共和国(半总统半议会制)
特点:(1)(2)(3)(4)
问
新君主发展
17、18世纪 波旁王朝君主专制 1789--1792 1792--1804 1804--1814 1814--1830 1830--1848 1848--1852 1852--1870 1870--1940 君主立宪制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旁王朝复辟 七月王朝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题
1. 如何认识共和制的艰难曲折? 2. 法国共和政体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 3. 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制确立更为艰难的 原因是什么? 4. 如何理解1875年宪法的内容及其评价? 5. 第三共和国政体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