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集体建设的规律
班级体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社会化的一个理想的家。
班级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环节,班级体不会自发形成,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有效的促进班级体建设。
而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努力掌握把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去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
本文将要阐述的就是如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沟通尊重民主公正科学管理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学校教育的特点是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影响学生。
班集体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社会化的一个理想的“家”。
小学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沟通了解了小学生与宏观社会环境的联系,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可以说班集体是小学生个体进入未来社会的通道。
在这里,他们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班集体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集体的观念以及遵守集体规范的习惯,学会了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自由与纪律等关系的方法和原则,养成了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使个体社会化日益成熟起来,为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班集体不会自发地形成,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有效地促进班集体建设。
1集体主义教育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要形成优良的班集体,必须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把自已的一言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对集体出力做贡献。
班集体就是建立在集体主义精神基础之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
怎样才能把来自各处的,集合在一起的几十个小学生组织成为班集体呢?如果只是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班上的几个后进生的身上,希望通过一个一个地教育好后进生的途径来搞好整个班级。
其结果最多是使某些调皮的学生稍微安静几天,而整个班级不会有什么起色。
如果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共同生活,活动中这样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同时,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还要重视并灵活地运用几种集体教育的方法。
1.1论理谈话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首要任务,否则班集体的正确舆
论就难以形成和巩固了,如刚入学的孩子通常认为班主任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是作为小学生必须遵守的,因此他们乐于无条件地按班主任的要求做。
因此我在教新年级的孩子初始,就明确肯定地把学生在课堂上、在学校、在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行为准则告诉他们,我发观这样做是和儿童本人的需要与愿望相适应的,起到了正确、有效地引导其行为的作用。
1.2情境教育道德认识要有情感相伴随才深刻,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班级的活动必须创设出一种有利于道德情感的环境,以情境培育情感,以情感深化认识,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春季的沙暴的危害进行讨论,收集资料等等,就是一种较有效的情境教育方式。
1.3榜样学习列宁说:“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有了好的典型就能通过他们去团结其他同学,扩大积极分子的队伍。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抓典型、树榜样,典型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如有三好学生典型、关心集体的典型、拾金不昧的典型、体育锻炼的典型、助人为乐的典型、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等。
对于涌现出的各种典型要大力宣传和表扬,推广他们的经验。
小学生模仿性极强,身边的榜样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抓住好典型就能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1.4小组互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人都必须有他人的帮助,小组互助有效地增加了小学生之间在思想上学习上和身体锻炼方面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义务感和奉献精神。
1.5角色变换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自已不是很满意的,由于他们某方面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因而在班上的地位比较低,自我感觉不好,有自卑感,作为班主任要选准时机和场合,恰当地帮助他们变换所扮的角色。
让其显示力量,展观特长,增强自信心,从此抬起头来走路。
2科学管理是班集体形成的关键
班集体的形成一靠教育,二靠管理,科学管理既有约束的含义,更有调动每个小学生积极性,期待他们成长的含义。
2.1科学管理的内容首先是制定班级近景、中景、远景的目标,运用目标管理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且科学的方法。
几十名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小学生活在一起,班主任必须重视收集同学的意见,再从班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能打开局面,鼓舞士气,显示集体力量的短期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来制定班级目标,并且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体现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和针对性,在全面分析和充分发动学生的基础上逐一落实。
如在我任年级班主任时,每周总是对班内纪律、卫生、学习等各方面先进行总结表扬先进,肯定成绩,再提出近两三周需要解决问题。
①如学会使用礼貌语言,主动向师长问好和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②爱护课桌椅开展“课桌椅的心声活动”,③学会整
理书包,上学备齐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这样一个班级的近景目标就形成了,中景目标可以理解为一个学年度或一个学期的班级奋斗方向。
如在我教四年级时,学习无锡的经验,把班级计划中一年建设班集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画着一棵苹果树,树上写着,“一年内建成文明班集体”,树枝上挂着10个苹果,每只分别写上一个要求,这就是一年建设班集体的10条要求,如做到了就把涂成红色,它们是: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
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围绕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特长,展现聪明才智实现自已的奋斗目标,这样大家在活动中共享成功的喜悦,班级的共同目标,才能对小学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才能对全班同学的行为产生约束力、推动力。
如制定本学年的劳动教育目标,于是组织开展了“三务”活动,即自务,自己的事必须自已做;班务,班里的事主动做;家务,家里的事学着做。
通过,三务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培养了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2.2科学管理的方式班集体的建设需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的,亲密无间的,要相信学生,不是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而是根据班集体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的水平,逐步采取“扶着走”、“半放手”到“放开手”,自己则从演员角色转换为导演角色,让小干部自治自理。
总之,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在管理中采用了班干部“轮换制”和“自荐制”的民主型管理方法,收效颇佳。
具体做法是:对于每一项干部职责都定出具体细则,让学生认真学习,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考虑自己有什么个性、有什么特长、适合干哪项工作,然后对号入座、”毛遂自荐”。
比如有位同学做事认真,严禁细致,善于发现问题,她自荐担任“图书管理部长”,负责全班同学借阅图书的工作。
“轮换制”使大家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都有服务锻炼的机会。
首先做好职前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到这是公平竞争,是为搞好班级工作,是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这样就能使换下的学生心情舒畅,并自觉做好参谋,以老带新。
并在每月开展“我为班级做实事”,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轮换制”的推行,旨在让所有学生认识到管理好别人,首先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教育遂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3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途径
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才对班集体形成有用,决不是多多益善,开展班级活动。
必须精心选择主题,既要体现教育方针,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学为主,开展各种活动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进行,要让全班献计献策,积极参与,不轻易地把一个人排斥在外,否则被排斥在外的学生将会萌发自卑情绪,渐渐同集体疏远甚至采取不正常的行为。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
”班集体建设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教育艺术。
班主任要努力掌握把理论与经验结合起来去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