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3月1日第一周内容:阴阳五行学说要求:掌握阴阳五行概念熟悉阴阳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五行的生克关系了解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重点:阴阳的概念及其相互的关系难点: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授课方式:讲授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特征(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四)、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二)、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三)、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1、阴阳偏胜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诊断(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2)、补其不足(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2、归纳药物的性能(1)、归纳药性(2)、分析五味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二)、无形的特征(三)、事物的五行归类1、直接归类(取相比类法)2、间接推演法(推演络绎法)(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相生关系2、相克关系3、五行制化4、相乘相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解释生理现象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征2、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二)、解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2、相克关系的传变(三)、指导诊断疾病(四)、指导临床治疗课后作业: 中医理论中是怎样用阴阳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的?时间:2011年3月8日第二周内容: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要求: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概念及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熟悉五脏六腑系统联属了解奇恒之腑的功能重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概念及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难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授课方式:讲授第一节脏腑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联属(一)、心1、心得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2)、心主神志2、系统联属(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二)、肺1、肺得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2、系统联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3)、肺在窍为鼻(4)、肺在液为涕(三)、脾1、脾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脾主升清2、系统联属(1)、脾在志为思(2)、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3)、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4)、脾在液为涎(四)、肝1、肝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节生殖功能调达情志(2)、肝藏血2、系统联属(1)、肝在志为怒(2)、肝在体合筋(3)、肝在窍为目(4)、肝在在液为泪(5)、肝主筋,其华在爪(五)、肾1、肾主要生理功能(1)、肾主水(2)、肾藏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合生殖。
是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3)、肾助纳气2、系统联属(1)、肾在志为恐(2)、肾在体合骨(3)、肾开窍为耳及前后二阴(4)、肾在在液为唾(5)、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二、六腑的主要功能(一)、胆1、储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二)、胃1、主受纳2、主通降(三)、小肠1、主受盛和化物2、主泌别清浊(四)、大肠1、传化糟粕(五)、膀胱1、贮藏尿液和排泄尿液(六)、三焦1、通行原气2、运行水液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一)、脑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2、主感觉运动(二)、女子胞1、主月经2、主孕育胎儿时间:2011年3月15日第三周内容: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要求:掌握精、气、血、津液概念及生理功能熟悉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分布代谢及分类了解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重点:精、气、血、津液概念及生理功能难点: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授课方式:讲授第二节精、气、血、津液一、精(一)、概念(二)、分类1、先天之精2、后天之精3、脏腑之精(三)、精的生成、分布、代谢(四)、精的功能二、气(一)、概念(二)、气的生成、分布、代谢(三)、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故摄作用5、气化作用(四)、气的运动1、气机的概念2、气的运动形式(五)、气的分布与分类1、原气2、宗气3、营气4、卫气三、血(一)、血的基本概念(二)、血的生成(三)、血的功能(四)、血的运行四、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二)、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三)、津液的功能1、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精与气血的关系(二)、气与血的关系1、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2、血为气之母(1)、血能生气(2)、血能载气(三)、气与津液的关系1、气对津液的作用(1)、气能生津(2)、气能行津(3)、气能摄津2、津液对气的作用(1)、津液能生气(2)、津液能载气(四)、血与津液的关系时间:2011年3月22日第四周内容:病因病机要求:掌握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熟悉病机了解其他致病因素重点: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难点:病机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1、风(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2)、风性善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4)、风性主动2、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主收引(4)、寒性清澈3、暑(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3)、暑易挟湿4、湿(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滞气机(2)、湿性粘滞(3)、湿性重浊(4)、湿性趋下5、燥(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6、火(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伤津耗气(3)、火易生风动血(4)、火热易致肿疡(5)、火易扰心神(二)、疫疠1、疫疠的致病特点2、疫疠发生与流行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一)、七情(二)、饮食(三)、劳役三、其他致病因素(一)、外伤(二)、冻伤(三)、虫兽伤(四)、烧伤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一)、痰饮(二)、瘀血(三)、结石第二节、病机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与发病(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三)、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四)、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一)、阴阳失调与发病(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三、气机的失常(一)、气滞(二)、气逆(三)、气陷(四)、气闭(五)、气脱时间:2011年3月29日第五周内容:辩证:八钢辩证脏腑辨证要求:掌握八钢辩证、脏腑辨证概念熟悉八钢辩证内容、脏腑病辨证证型了解八钢之间的关系、脏腑病证候重点:八钢辩证、脏腑辨证概念难点:脏腑病辨证授课方式:讲授第六章辩证第一节八纲辨证一、表里(一)、表证(二)、里证(三)、表证里证的关系二、寒热(一)、寒证(二)、热证(三)、寒证热证的鉴别(四)、寒证热证的关系三、虚实(一)、虚证(二)、实证(三)、虚证实证的关系四、阴阳(一)、阴证与阳证(二)、亡阴证与亡阳证五、八钢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脏腑辨证一、脏腑辨证概念二、脏腑病辩证(一)、心与小肠病辩证1、心气虚、心阳虚2、心血虚、心阴虚3、心火炽盛4、心脉瘀阻5、痰迷心窍6、痰火扰心7、小肠实热(二)、肺与大肠病辩证1、肺气虚2、肺阴虚3、风寒束肺4、风热犯肺5、燥邪犯肺6、痰热壅肺7、痰湿阻肺8、大肠湿热9、大肠液亏10、大肠结热(三)、脾与胃病辩证1、脾气虚2、脾阳虚3、脾气下陷4、脾不统血5、寒湿困脾6、湿热蘊脾7、胃阴虚8、胃火炽盛9、食滞胃脘10、胃阴虚11、肝气犯胃时间:2011年4月5日第六周内容:辩证:脏腑辨证要求:掌握卫气营血辩证概念熟悉脏腑肝与肾病辨证证型及卫气营血辩证的适用病了解脏腑肝与肾病证候及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证候重点:卫气营血辨证概念难点:脏腑肝与肾病证侯、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证候授课方式:讲授二、脏腑病辨证(四)、肝与胆病辩证1、肝气郁结2、肝火上炎3、肝血虚4、肝阴虚5、肝阳上亢6、肝风内动(1)、肝阳化风(2)、热极生风(3)、血虚生风7、肝胆湿热8、寒凝肝脉9、胆郁痰扰(五)、肾郁膀胱病辩证1、肾阳虚2、肾阴虚3、肾气不固4、肾虚水泛5、肾不纳气6、肾精不足7、膀胱湿热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一、卫分证(一)、概念(二)、证候二、气分证(一)、概念(二)、证候1、气分大热2、热结肠道三、营分证(一)、概念(二)、证候1、热伤营阴2、热入心包四、血分证(一)、概念(二)、证候1、血热妄行2、肝热动风3、血热伤阴时间:2011年4月12日第七周内容: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第八章中药要求:掌握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概念及四气五味概念,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功效熟悉中医防治原则,中药配伍关系了解中医治法,常用中药用法、剂量重点:掌握治病求本、正治、反治概念及四气五味概念,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功效难点: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功效授课方式:讲授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第一节防治原则一、预防为主(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二、治病求本(一)、正治与反治(二)、标本缓急三、调整阴阳(一)、损其有余(二)、不其偏衰四、扶正祛邪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六、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第二节治法一、汗法二、吐法三、下发四、和法五、温法六、清法七、消法八、补法第八章中药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二)、五味(三)、升降沉浮(四)、归经(五)、毒性二、中药的用法(一)、配伍(二)、禁忌(三)、中药用量(四)、中药的煎服法第二节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一、解表药(一)、辛温解表麻黄桂枝(二)、辛凉解表柴胡薄荷二、祛风湿药独活秦艽三、祛湿药茯苓茵陈四、清热药银花蒲公英黄芩黄连黄柏五、消导药山楂鸡内金六、泻下药大黄七、化痰止咳平喘药贝母半夏杏仁八、温里药附子干姜九、理气药陈皮枳实十、理血药川芎三七十一、补益药人参黄芪熟地、当归沙参麦冬鹿茸十二、固摄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十三、平肝熄风天麻钩藤十四、安神药酸枣仁远志时间:2011年4月17日第八周内容:第九章方剂第十章中医内科要求:掌握常用方剂主治、组成,掌握感冒的辨证论治熟悉方剂分类,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了解方剂的基本知识重点:常用方剂主治、组成及感冒的辨证论治难点:常用方剂主治、组成及感冒的辨证论治授课方式:讲授第九章方剂一、解表剂银翘散二、治风剂天麻钩藤饮三、祛湿剂五苓散四、清热剂五味消毒饮五、温里剂理中丸六、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第十章中医内科第一节感冒一、概述二、病因病机(一)、外感邪气(二)、卫外不固三、辨证论治(一)、外感风寒1、证候: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2、分析(略)3、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4、方药:荆防败毒散(二)、外感风热1、证候: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咳嗽吐黄痰,口干,咽喉红肿疼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