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单元《荀子》选读人教版练习题第六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选项中对“国”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国家)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国家)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隆中对》(国家)D、国泰民安(国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阿母为汝求非为织作迟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C、磐石方且厚吾今且报府D、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愿足下更虑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公从之A、①③④\\②⑥\\⑤⑦B、①②\\③⑥\\④⑤⑦C、①④\\②③⑥\\⑤⑦D、①⑤⑦\\②⑥\\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扃牖而居扃:上闩,关闭B、以当南日,日影反照日影: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影子C、无忘乃父之志乃:你,你的D、可使足民足:使……富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②外与天际,四望如一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④肴核既尽,杯盘狼藉⑤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⑥相与枕藉乎舟中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⑥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而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古之学者必有师今之众人C、然而不王者斧斤以时入山林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以愚黔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固若金汤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江山险固,沃野千里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蔺相如固止之【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索绕)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遥远)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借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句不会断句,疑惑不会解决。
【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以其无礼于晋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愿大王稍假借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其”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秦王恐其破璧;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④不知其几千里也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其正色邪?其远而不所至极邪?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⑧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A、①④⑤⑦/②⑥/③⑧B、①⑦/②⑥/③⑧/④⑤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D、①④⑤/②⑥/③⑧/⑦【答案】:【解析】:第12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
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
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
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
末帝时,与萧顷同为宰相。
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
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
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梁,得琪,欲以为相,而梁之旧臣多嫉忌之,乃以为太常卿。
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朱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琪上书数千言,其说漫然无足取,而庄宗独称重之,遂以为国计使。
方欲以为相,而庄宗崩。
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
霍彦威、孔循等请改国号,绝土德^ 1 。
明宗武君,不晓其说,问何谓改号,对曰:“庄宗受唐锡姓为宗属,继昭宗以立,而号国曰唐。
今唐天命已绝,宜改号以自新。
”明宗疑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
琪议曰:“殿下宗室之贤,立功三世,今兴兵向阙,以赴难为名,而欲更易统号,使先帝便为路人,则茕然梓宫,何所依往!”明宗以为然,乃发丧成服^2 ,而后即位。
以琪为御史中丞。
是时,枢密使安重诲专权用事,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之,重诲即台门斩延而后奏。
琪为中丞,畏重诲不敢弹纠,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
豆卢革等罢相,任圜议欲以琪为相,而孔循、郑珏沮之,乃止。
琪为人少持重,不知进退,故数为当时所沮。
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琪传》)【注】① 五德之一。
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
2 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
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B、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C、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D、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札:指帝王的书札、手诏。
B、崩:即死,古时指诸侯王的死亡,等同于“驾崩”。
古代把诸侯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诸侯王死称“崩”。
C、阙:是一种建筑物,如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有时指皇宫,代指朝廷。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琪为人不够稳重,仕途受阻。
庄宗灭梁后,想任命他为宰相,因顾及梁朝旧臣的嫉恨而改任为国计使;明宗时,任圜提议任命他为宰相时,又受到孔循、郑珏的阻止。
B、李琪为官长于为文,受到赞赏。
他草拟的梁兵征伐四方的诏书,深得太祖之意;他在天下大水京师乏食时,上书陈事虽漫然无足取,却独受庄宗赏识。
C、李琪敢于奏议国事,建言被纳。
在是否改国号一事上,他能明确表明自己的主张,反对改变国号,明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依礼发丧后才即位。
D、李琪做事凭恃意气,不居人下。
在与萧顷同辅梁室时,两人意见经常不一,他就结交赵岩、张汉杰等权贵,致使萧顷的进言多次被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
②畏重诲不敢弹纠,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
【答案】:【解析】:第13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B、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D、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迎上殿。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文中的“陛下”指对秦王的敬称。
D、“郎中”本是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以后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计划周密。
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到秦国后首先贿赂蒙嘉,得以见到秦王;然后献地图,得以接近秦王;最后实施刺杀计划。
B、荆轲富有谋略。
荆轲到秦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燕国愿举国为内臣,并愿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
C、荆轲善于随机应变。
荆轲等人到殿上后,秦武阳感到害怕,露出破绽,荆轲上前谢罪,解释原因,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D、荆轲视死如归。
荆轲刺杀秦王,身受多处剑伤,见事情不能成功,还是倚柱而笑,箕踞大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