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目标.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目标.docx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N
B.质量为3kg
C.体积为10cm 3
D.密度为3.0×103kg/m 3
(5)将一边长是10cm 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内。

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600g 水,如图3所示。

求:(计算时取g=10N/kg )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课前回顾
1、第一节
⎪⎪⎩⎪⎪⎨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方向、浮力大小、现象探究浮力4321
一、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和竖直向下的的作用。

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思维点拨:
二力平衡
1、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
2、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悬浮时:F浮=G物
3、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并受底部的支持力,如图丁所示.
沉到底部时:F浮<G物
二、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G物=ρ物gV物;F浮=ρ液gV排。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上浮
(2)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悬浮
(3)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
本节内容
⑵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⑶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分析与解:(1)杯子漂浮于水面,受重力、浮力的作用,它们大小相等。

由此可
以求出浮力。

(2)由已知的浮力大小,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解此时杯子浸
末水中的深度。

(3)此浮力秤处于最大称量时,没入水中的深度为15cm ,根据
杯子的体积和阿基米德原理,就可以求出此时的浮力,而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则等
于最大浮力减去杯子自身的重。

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⑴杯子的重量为G 杯
G 杯=mg =0.2kg ×10N/kg =2N
∵杯子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杯子受到的浮力F 浮=G 杯=2N
⑵设杯子浸入水中时,浸入的深度为h ,有
F 浮=
G 排=ρgSh
∴h =gS F 浮=(2N )/(103kg/m 3×10N/kg ×30×10-4m 2)=15
1m ⑶当往杯子内放被测物时,若杯子下沉到水面刚好到杯口(水未进杯内)
此时杯子下沉的深度为h ′=15×10-2m
受到的浮力F ′浮=ρgS h ′=103kg/m 3×10N/kg ×30×10-4m 2×15×10-2m =4.5N
设能称量的最大值为F
F =F ′浮-
G 杯=4.5N -2N =2.5N
巩固与提升:
1、漂浮在“死海”水面上静止不动的人,所受浮力大小 他所受重力大小。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 ,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 ,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 ,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__N.
3、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20000t ,它的自重 9.8×107 N ,它可以装载_____Kg 的货物。

4.一艘轮船自重4×107N,最大载货量是1.5×108N,则这艘轮船的最大排水量是_______ t,如果船在港口将货物卸下6×107 N,则轮船所受浮力是_____ N,它的排水体积减少_____.(设船在内河航行,取g=10 N/kg)
5、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盛有水的A、B、C三个容器中,静止
后的位置如图13-7所示,若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用F A、F B、F C表示,则它
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容器中的小球密度最大.
6、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7.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3所示。


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
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l和ρ2的关系为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8、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
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
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345
h(cm) 0 4 8 10 12
F(N) 6.75 5.75 4.75 4.25 4.25
(1)由实验数据可知, 金属块重_____ __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___ ____N.
(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像是
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 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
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甲所示。

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01米2,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牛。

得分评卷人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牛;
(2)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应在小筒A处标出该浮力秤的刻度;
(1)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米,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g=10
牛/千克)
2.如图13所示,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重为2.7N,将其一半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2N,求:(g取10N/kg)
(1)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2)物体的密度为多少。

3、如图13-14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重4N,底面积100cm2,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着重为10N的物块,现将物块浸没水中,容器内水面由16cm上升到20
cm(g=10N/kg).求:
(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物块的密度;
(3)物块受到的浮力;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桑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