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干爱兵的由来尊干爱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处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士兵尊重干部、干部爱护士兵的简称。
坚持尊干爱兵,是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新型的无产阶级军队,在创建时期就提出破除封建雇佣军队的管理制度和军阀作风,实行民主制度。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以身作则,亲自培育民主作风,建立了官长关心爱护士兵、士兵尊重支持官长的新型官兵关系。
1944年,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在整风运动中,为克服军阀主义作风的影响,改善官兵关系,制订尊干爱兵公约,开展尊干爱兵运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号召全军各部队开展尊干爱兵运动。
1954年5月,总政治部向全军推广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的经验,要求把尊干爱兵贯穿于战斗、训练、生产和日常生活各方面。
从此,尊干爱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尊干爱兵活动一直坚持开展,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1961年国防部制定和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管理教育工作条例》,条例中规定的“尊干爱兵双八条”,就是参考和借鉴了1944年陕甘宁边区部队制订的尊干爱兵“双十条要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军颁布的《内务条令》修订为“双七条”,九十年代我军颁布的《内务条令》又修订为“双六条”,2002年3月又修订为“双八条”。
我军尊干爱兵优良传统写进了军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了经常性的尊干爱兵教育和活动的开展,不断改善和加强了官兵团结,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军委胡锦涛主席要求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维护官兵正当权益。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尊干爱兵教育,引导干部骨干依法带兵、以情带兵、文明带兵,巩固和发展我军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样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才能永远无敌于天下。
二、尊干爱兵的典型事例评析(一)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评析: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我军确立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老一辈革命家不仅是这些原则的倡导者、奠基者,更是躬身实践者。
朱德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诠释。
在新时期新阶段,尽管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条件改善了,但革命的传统、艰苦朴素的作风永远不能丢。
(二)吴起吮疽救卒与孙武齐名的吴起,是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先后在鲁、魏、楚等国任将相。
他治军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兵不在众寡,以治为胜。
他根据自己长期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治军的目标和十条标准。
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
一次,他率军进攻中山(今河北定县),军中有一个士卒身上长了毒疮,疼痛难忍。
吴起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毒疮里的脓血排不出来,这个士卒的病就好不了,为了解除士卒的痛苦,吴起身为大将,不顾毒疮脏臭,亲自为士卒用口吮脓血,使士卒生命得以挽救。
这位士卒的母亲听到此事后伤心地大哭了起来。
别人问她:“你儿子是普通士卒,将军亲自为他吸毒疮,你为什么还要痛哭呢?”这个士卒的母亲说:“你们是不知道呀!从前,孩子的父亲在吴将军的部下,曾生了毒疮,也是吴将军用嘴代他吸出脓血来,给治好的。
他父亲作战时毫不后退,就在敌人面前战死了。
现在吴将军又亲自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我儿子又将死在什么地方,所以痛哭起来。
”透过吴起为一家两代吸脓血的事,生动地说明了吴起是一位爱兵胜爱子、爱兵一而贯之的名将。
吴起治军有方,他带兵、亲兵、爱兵,深得广大官兵的拥戴。
他带领的部队,官兵关系十分融洽,内部团结紧密,部队斗志旺盛,战斗力大增,取得了与诸侯大战76次,全胜64次的赫赫战功。
而他体恤士卒,爱兵吮毒的事迹,几千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评析:思想工作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说教,需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官兵之间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只要职务的不同,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大家都是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情同手足的兄弟。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带兵人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头。
(三)斯巴达勇士(300勇士)公元前480年,在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期间,希波双方在温泉关(塞尔莫皮莱山口,色萨利和中希腊交界处的山口,位于拉米亚城南)进行的一次交战,又称塞尔莫皮莱山口战役。
公元前480年春,数万波斯人的大军和船队在波斯王薛西斯统率下对希腊进行第三次联合远征;一部分军队从陆地进发,另一部分从海上运送。
希腊各城邦成立了以拥有强大步兵的斯巴达(拉栖第梦)为首的防守同盟。
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率盟军(约0.5万人)在塞尔莫皮莱山口挡住了波斯人的去路。
希腊人对企图突破山口的强大的波斯军队进行了两天的英勇抗击。
但波斯人在叛徒的帮助下夜间沿着迂回的山间小道前出到希腊军队的后方。
莱奥尼达获悉这一情况后,命令各盟军队伍向雅典撤退,本人则和300名斯巴达人一起留守山口。
斯巴达人四面受敌,英勇厮杀,在白刃格斗中全部阵亡。
塞尔莫皮莱山口交战中约有2万波斯人丧生,0.4万希腊人牺牲。
英勇捐躯的这队斯巴达人成为希腊人备受鼓舞的坚定无畏的榜样。
评析:莱奥尼达率300壮士血战温泉关,阻滞了波斯军队进攻希腊的步伐,为希腊最终战胜波斯军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选择留给自己,他的英雄壮举本身就是激励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源泉。
(四)拿破仑站岗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国人民的骄傲。
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
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叱咤风云的西方之皇,公认为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中指挥大大小小一共60多场战役,要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拿破仑在夜间巡岗查哨时,发现一名哨兵倚着树根睡着了。
他没有去唤醒哨兵,却拿着枪替他站了半小时的岗。
当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正在放哨的是司令官,十分惶恐和绝望,跪倒在拿破仑面前。
拿破仑却和蔼地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
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可要小心。
”评析:一句话拉近了士兵与统帅之间的距离,也把生硬冷漠的说教管理化作了感人的关爱。
哨兵在岗位上睡觉,按理说是要以军法论处的,但拿破仑却没有那样做,而是从情感出发,采取了关爱式的批评,这使得士兵更加拥护他,更加爱戴他,更加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命令。
拿破仑认为,“每个士兵的背囊中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棒”,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来进行管理”,他废除了欧洲传统的体罚制度,对士兵充分信任,运用荣誉、情感对士兵进行激励,取得巨大的成效。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情感激励,以疏导实施管理,可以从内心深处激发士兵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士兵充分认识违纪行为给部队带来的危害,从而使其真正明白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履行职责的重要意义。
三、解读内务条令的相关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已经2010年5月4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6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章内部关系里面的第二节官兵关系的内容是:第六十六条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关系的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兵,必须按照官兵一致的原则,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努力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同心协力地完成任务。
第六十七条军官、文职干部对士兵应当做到:(一)以身作则,严格管理,耐心说服教育,关心士兵的成长进步;(二)了解士兵情况,掌握士兵思想状况,妥善解决与士兵的矛盾;(三)尊重士兵意见,维护士兵民主权利,不压制民主,不打击报复;(四)公道正派,对待士兵一视同仁;(五)不打骂体罚和侮辱士兵,不收受士兵的钱物,不侵占士兵利益;(六)关心士兵生活、安全和健康,照顾伤病员,热情接待来队的士兵亲属。
第六十八条士兵对军官和文职干部应当做到:(一)尊重军官和文职干部,服从领导和管理;(二)忠诚老实,主动汇报思想;(三)虚心接受批评,坚决改正错误;(四)不当面顶撞,不背后议论,不搞极端民主化;(五)照顾军官和文职干部,不搞绝对平均主义;(六)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协助军官和文职干部做好各项工作。
四、尊干爱兵是条双向流动的河尊干爱兵是一条双向流动的河,这就是说,尊干爱兵爱是相互的,但不是永恒的,官爱兵,兵尊干,以心交心,用真情回报,官兵关系才会融洽和谐,亲密无间。
(一)用真心真爱去感受。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是传统美德,带兵人爱护战士,要体现在行动上,俗话说得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不如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
首先,作为一名带兵人,不仅需要一双慧眼,还要有一双会听战士“疾苦”的耳朵。
带兵人最重要的是要想兵之所想,急兵之所急,听听战士们的呼声,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做一些事,只有帮其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症结,战士才能信任你,在工作中才能不打折扣;其次,要带好兵,就要融入兵中,同他们干到一块,玩到一块,打成一片,才会和兵想到一块,“贴”到一块。
只有去爱护他们,去呵护使他们能真正感觉到生长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是温暖的,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也是部队的一员,他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化感动为行动,对你的关怀,一定程度上会做出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