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工程直流系统(高频)技术规范书目录1.总则 (1)2. 技术要求 (1)3. 设备规范 (5)4. 供货范围 (7)5.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8)6. 监造、检验/试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9)7. 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11)8. 差异表 (12)1.总则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工程高频开关电源屏及直流配电屏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文件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2.1 标准和规范GB3895-83 《半导体电力交流器》GB/T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规定》ZBK46004-88 《蓄电池充电、浮充电用晶闸管整流器》ZBK45017-90 《电力系统用直流屏通用技术条件》IEC146 《半导体变流器》IEC147 《半导体设备的主要额定值》DL/T5044-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2.2 环境条件具体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 9.8℃极端最高气温 39.9℃极端最低气温 -25.5℃最大降雨量 712.4mm年平均无霜期 177天最大冻士深度 800mm最大积雪深度 130mm基本风压 0.35kN/m2基本雪压 0.25kN/m2基本地震烈度 7度海拔高度≤1000m装置的储存、运输及安装极限环境温度为-26.2℃和+70℃。
防护等级:≥IP23级2.3 工程条件2.3.1 工程概况直流系统电压:220V直流系统接线:单母线蓄电池组数及容量:组/ Ah充电装置数量及容量:台交流电源电压:三相380V -10%~+15%交流电源频率:50Hz±5%适用范围:控制负荷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控制、测量、保护、信号等,还包括热工专业的控制、保护等。
动力负荷主要包括直流油泵、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及厂用电系统的断路器合闸等。
2.3.2 安装地点:主厂房B-C列8.0m层电子设备间2.4 充电装置基本技术参数2.4.1 充电装置型式:高频开关电源2.4.2 交流输入:三相380V -10%~+15% 50Hz±5% 2.4.3 直流输出:额定电压220V额定输出电流: A最高输出电压: V2.4.4 输出电压调整:±15%2.4.5 稳压精度:< ± 1%稳流精度:< ± 1%2.4.6 效率:>90%2.4.7 最小功率因数(100%负荷,额定输出电压)0.82.4.8 纹波系数:≤0.5%(带电阻性负载时)2.4.9 可靠性指标:MTBF≥100000H2.4.10 并机均流不平衡度:≤± 5%2.4.11 防雷能力: > 40kA2.4.12 噪音:≤55dB(距屏1m处)2.4.13 充电装置屏尺寸:高×宽×深 2260X800X600 (mm)2.5 技术性能要求2.5.1 直流系统接线方式及充电装置工作方式:直流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正常运行时,一台充电装置工作,另一台备用,充电装置分别由380V交流电源供电,将交流整流为直流电后,充电装置通过自动开关接入馈电母线,分别给动力,控制直流负荷供电。
2.5.2 充电装置屏技术要求2.5.2.1 充电装置采用微机型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由微机监控器、模块控制器、智能充电模块组成。
模块可带电插拔,任一模块退出运行均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单个模块输出不小于20A.每套装置组装在一面柜内。
二套充电装置的额定容量均按蓄电池充电要求选择。
控制方式有自动(微机监控单元)和手动两套独立单元,当自动控制单元故障或检修时,转入手动控制。
充电装置具有手动充电、自动均衡充电、浮充电及均、浮充电流、电压的设置等功能。
当蓄电池事故放电后,应能对蓄电池自动进行补充电。
还应能适应蓄电池组初充电要求和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补偿浮充电电压的功能,确保蓄电池组不会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造成过充电或欠充电。
充电装置还应具有对蓄电池故障检测功能,能对蓄电池回路的开路或短路进行检测。
2.5.2.2 充电装置应具有良好的自动稳流、自动稳压、限流、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欠压保护、交流电压缺相保护、电池过充放、三相不平衡保护和微机自检等功能,能经受长时间过电流而不损坏。
在过流、过电压、交流电压缺相、三相不平衡及装置故障时,应有就地信号并能向远方发信号。
2.5.2.3 对20A及以上的充电模块应采用有效的冷却方式,确保模块正常运行,各投标厂家需在投标书中对冷却方式具体说明,并在其结构上采取防尘措施。
2.5.2.4 充电装置输出故障,交流电压存在的情况下,外部直流母线的反送电不会损坏充电装置元件。
当蓄电池断开维修时,充电装置应能向不接地的直流系统供电。
2.5.2.5 应具有软启停功能(即设备在开机过程中,输出电压的建立是从零伏逐渐上升到额定值的起动过程),避免对电池造成冲击。
2.5.2.6 交流输入端应设有防过电压设备。
2.5.2.7 充电装置面板上应设有各种运行和故障显示。
以下为人机界面的最低要求:a) 面板显示(精度不低于1级):1) 充电装置输入交流电压2) 充电装置输出直流电压和输出直流电流3) 表示充电装置"ON"状态的指示b) 面板报警显示:1) 交流电源消失(全部三相)2) 低电压(整定点可调)3) 充电装置故障4) 充电装置直流过压2.5.2.8 与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信两台充电装置的微机监控单元之间及与直流屏上的绝缘检测装置间应通过网络连接,采用数字通信,接口标准采用国际标准。
将一台充电装置屏上的微机监控单元作为主单元与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接口标准采用国际标准。
通信内容如下:遥控——运行、停止、复位、浮充/均充手动选择。
遥信——a) 可对以下模拟量进行监视;母线电压,充电装置的输入/输出的电流及电压,蓄电池组的电压、浮充电流、放电电流、放电容量。
b) 可对以下开关量进行监视:充电装置交流断开、充电装置直流断开、蓄电池断开、充电装置断相、充电装置故障及报警、馈线开关断开、馈线故障报警。
c)直流系统屏应装设电压,电流变送器,输出(4~20mA)模拟信号至电气计算机监控系统。
(包括直流母线电压变送器2个,充电回路电压,电流变送器各2个,蓄电池回路电压,电流变送器各一个)d)直流系统屏应提供至电气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接点,其接点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信号:充电装置交流断开、充电装置直流断开、蓄电池断开、充电装置断相、充电装置故障及报警、馈线开关断开、馈线故障报警等信号。
2.5.2.9 充电装置屏采用与直流屏一致的PED-P型电力系统新型直流屏。
2.5.3 直流主馈线屏及分馈线屏技术要求2.5.3.1 直流屏均采用PED-P型电力系统新型直流屏,固定分隔式封闭柜体结构。
其尺寸为:高×宽×深 2260×800×600(毫米)。
直流屏的结构和主要元件应能承受交流30kA、直流20kA短路电流水平要求。
2.5.3.2 直流馈线屏上应配有微机绝缘监察装置一套。
微机绝缘监察装置(包括各馈线上的辅助CT),应能监视直流母线的绝缘状况。
若某馈线支路发生接地故障,应能显示其极性、路号、接地电阻值及时间记录下来,并通过通信接口将信息送入站内计算机监控系统,该装置面板上应有以下显示:a) 接地报警。
b) 电压越限报警。
c) 通信指示等。
2.5.3.3 直流屏为屏后开门,前门下部和后门上部应设百叶窗。
主母线采用阻燃绝缘铜母线,用于200Ah蓄电池组其截面应不小于50×5(mm2)。
直流主回路及馈线回路应采用空气开关。
安装设备包括微机绝缘监察装置(附辅助CT)、馈线开关(直流空气开关,开关遮断容量应不小于20kA)及开关量信号采集单元I/O(该单元设备型号应与电气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系列相同),每个空气开关应附带一个辅助接点及故障报警接点,当某一馈线发生故障跳闸时,该故障报警接点闭合,将信号送入I/O单元,馈线开关数量及额定电流以施工图为准。
2.5.3.4所有直流屏馈线开关应带有辅助接点及报警信号接点,以供招标方使用。
3. 设备规范本工程订购的设备规范和数量见下表。
设备规范和数量应填写的充电装置及直流屏规范表:4. 供货范围1 一般要求本附件规定了合同设备的供货范围。
供方保证提供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设备的技术经济性能符合本标书的要求。
投标方应提供详细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数量、产地、生产厂家等内容。
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即使本标书未列出和/或数目不足,投标方仍须在执行合同时补足。
提供随机备品备件,并在投标书中给出具体清单。
提供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清单及其它需要的清单。
2. 供货范围2.1 设备范围(不限于此):充电装置屏;直流系统成套屏柜;微机绝缘监察装置。
2.2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2.3备品备件 (随机备件须单独列表)5.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1.一般要求1.1 投标方应按照中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标准及响应的代码、规则对图纸,资料编号,并且提供的资料应使用国家法定单位制即国际单位制(语言为中文)。
1.2 资料的组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资料内容正确、准确、一致、清晰完整,满足工程要求。
1.3 投标方资料的提交及时、充分,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在技术协议签订后 15 天内给出全部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清单,并经招标方确认。
提供最终版的正式图纸的同时,应提供正式的ACAD2004的电子版图纸,正式图纸必须加盖工厂公章或签字。
1.4 投标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一般可分为投标阶段,配合设计阶段,设备监造检验、施工调试试运、性能试验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四个方面。
投标方须满足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5 对于其它没有列入合同技术资料清单,却是工程所必需文件和资料,一经发现,投标方应及时免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