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中使用ETV(即恩替卡韦)的效果。

方法:在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病例中抽取56例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选出28例为ETV组,剩余28例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的综合治疗,ETV组附加使用ETV,比较两组恢复用时以及肝功能变化。

结果:ETV 组的恢复用时范围为15—20天,统计值为(17.2±3.1)天,参照组的恢复用时范围为35—240天,统计值为(125.6±21.3)天,ETV组比参照组的恢复用时短(P <0.05),存在有效差异;ETV组比参照组的肝功能变化显著(P<0.05),存在有效差异。

结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中使用ETV能够抑制恶化,逆转病情,恢复肝功能,避免病例因病死亡。

【关键词】ETV;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疾病发展至晚期即表现出病症复发、病毒复制过程反复进行的失代偿期特点[1],由于患者肝病严重常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难以治愈,因病死亡比例较高[2]。

乙肝病毒复制是疾病发展及恶化的关键,因此治疗疾病的方法以抗病毒为主。

ETV是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该药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显著,可通过阻断复制过程获得确切疗效[3],且存在低耐药性。

本文在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病例中抽取56例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部分使用ETV,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病例中抽取56例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治疗时间为2010年5月—2011年7月,HBsAg 的检查结果为阳性,病程超过4年(上限值10年),不存在其他肝炎病毒,HBV 检测DNA值超过104copy/ml,无严重肝昏迷症状。

随机选出28例为ETV组,17例男,11例女,均龄(43.7±8.0)岁;剩余28例为参照组,15例男,13例女,均龄(44.0±8.3)岁。

统计ETV组、参照组临床资料,(P>0.05)不存在有效差异。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的综合治疗,使用的药物为甘草酸铵、抗生素、利尿剂、白蛋白以及谷胱甘肽,ETV组附加使用ETV,每日用量为0.5mg,服药时应为空腹。

比较两组恢复用时以及肝功能变化(TBIL、PT、ALB、ALT)。

1.3数据统计恢复用时以及肝功能指标均为标准差±均值形式,应用13.5版SPSS软件t检验,P<0.05为存在有效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恢复用时比较ETV组的恢复用时范围为15—20天,统计值为(17.2±
3.1)天,参照组的恢复用时范围为35—240天,统计值为(125.6±21.3)天,ETV组比参照组的恢复用时短(P<0.05),存在有效差异。

2.2肝功能变化比较ETV组比参照组的肝功能变化显著(P<0.05),存在有效差异,见表1。

表 1 肝功能变化比较3 讨论
我国肝硬化患者中大多数是因乙肝病毒致病的,疾病发展至晚期表现为失代偿期,逐渐恶化会发展为肝癌。

患者在这一时期的肝病尤为严重,会引发其他多种并发症,死亡的几率也较高,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对症支持疗法。

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均证实抗病毒疗法是治疗病症的重要措施[2]。

ETV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病毒药,属于脱氧鸟苷中的一类[1],可通过阻断复制过程对乙肝病毒起到抑
制作用,该药干扰的环节为核酸合成,有研究提出该药的疗效确切,且存在低耐药性,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一种强效药,可缩短患者的恢复用时,避免发生变异。

本文中ETV组的恢复用时范围为15—20天,统计值为(17.2±3.1)天,说明该药的药效明显且起效快速,ETV组在接受疗程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显著,TBIL降至(25±15) umol/L,PT降至(11±3) g/L,ALB升至(40±2) g/L,ALT降至(40±15) U/L,说明该药能够改善肝功能。

因此,在治疗初期应该及早的选择ETV,以缩短疗程,使患者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1]李静.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48例近期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6):58—60.[2]张瑞林.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49.[3]张武英,龙列明,冯冰,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5):71—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