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构成交际的四个要素:说写者、听读者、话语、语境
2.交际场的两个子系统:编码场、解码场
3.效果差分为:表达效果差、接收效果差两类
4.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是: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5.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受益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谦逊
准则
6.交际中的四个心里原则:新奇求异、趋吉求同、首位原则、时效原则
7.时变格使用中的三种方法:时间形态法、时间序位法、时间换位法
8.数变格使用中的五种方法:数字形态法、数字变形法、数字序位法、数字谐音法、
数字概统法
9.由A-B、B-C、C-D语言形式的辞格是顶针
10.“光杆一个,一个光杆”是回环修辞
11.“一横秋月曲如钩上画楼联半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属于回文辞格
12.镶嵌这一辞格有嵌字、镶字、拼字三种方式
13.“伤了我的杨柳细”属于藏词辞格
14.藏词分为藏头和藏尾
15.“未免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汉阳口,口口回,上下卡道”属于析字辞格
16.“有家没务、只会不议”属于析词辞格
二、名词解释
1.表达信息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在话语之内,但听话人解读了话语所传递的内容后交际的目的就达到,交际行为就结束
2.影响言行的话语:说话人的目的主要在引发听话人去做相应的反应,以促成某件事情,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类。
3.信息差:说写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听读者所接收的信息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4.效果差:交际双方预计的交际效果,同交际活动中实际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差异
5.修辞:“修”修饰的意思,“辞”本意是辩论的言辞。
修辞本意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受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行动。
6.语言:是语言世界中相对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部分,它对一切社会成员都是共同的,也有人称其为内部语言。
7.息变格:有意识的偏离客观的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在语言的信息方面做出有条件的偏离,或在质的方面,或在量的方面。
在质的方面的偏离,就叫做质变格,在量方面分为两类,一种是息余格,一种是息缺格。
8.质变格:本质上是对合作原则中质真原则的偏离,是自觉、积极、善意的偏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9.息余格:是故意超过常规要求的、提供过量信息。
有人称他为精细格。
10.息缺格:故意的少给或不给对方信息,或故意含糊,特点是废话不废。
即孤立的看
是废话言之无物,但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面、语境里,确实潜藏着某些信息,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
11.零度:指一般的、常规的、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规范行式。
是相对稳定
的,为社会公认的
12.偏离:是同零度相对立的一面,是对零度形式的违反和变异,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
两种
三、简答
1、修辞学与语法学的关系
语法学是修辞学的基础,语法规则在动态运动中与修辞学相统一。
二者也存在矛盾,独立的语言学科,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2、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修辞学的意义
(1)有利于把握修辞学的研究对象
(2)有利于认清修辞学的本质特点以及他在语言学和整个人文学科中的地位
(3)有利于明确修辞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与原则
3、如何理解语言的缺漏性和不自足性
(1)首先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客观物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客观世界是连续的整体,而语言世界是离散的、分节的;客观世界是立体的、多维的,语言世界是线性的、一维的
(2)语言之所以有缺漏性和不足是性是有原因的:1语言自身所具有的非系统性决定了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不自足性,语言都无一例外存在着许多缺坏、空档、空符号2语言符号与物理世界的示差性关系决定了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不自足性3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与物理世界存在的无限性这一矛盾的存在决定了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不自足性4心里世界、文化世界因素的制约作用决定了语言的缺漏性和不自足性
(3)语言就是语言,并不是那么神秘,语言依然存在缺漏性和不自足性,只有承认缺漏性和不自足性这种现实,才能真正的把握语言的本质,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来对待语言的缺漏性和不自足性。
4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具体关系
(1)语言符合与物理世界中的产物之间的有无关系:1客观世界中有的产物在语言世界却没有相应的符号。
2语言里有的符号在客观世界里却找不到相应的东西。
(2)从时间上看,多数情况下,现有产物后有语言符号,而也有先有语言符号后有客观产物的情况
(3)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1一对多的关系2多对一的关系
(4)具有一致性也相互矛盾
5、修辞学的性质
(1)边缘性或多边性1修辞学是介于文学和语言学之间的一门学科,无论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来看的都逃不出语言的运用。
2修辞学是一门多边学科,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修辞学的这门学科性质
(2)修辞学是一门科学,1古老而年轻2具有科学性3不足之处(概念术语没有建立起来)(3)是一门语言科学,他和语言学其他部门(语音、词汇、语法)密切相关,而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他不是词汇学、语法学的附属,他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因为修辞学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一种语言运用。
6、如何理解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致性原则。
(1)语言是物理世界的反映,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同构性”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
(2)语言是认识物理世界的模式和手段。
(3)语言符号和物理世界之间有协调一致的关系,也有相互背离、彼此矛盾的现象。
(4)社会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交际的“适量准则”和“质真准则”。
“适量准则”即所说的话语应包含交际双方传递需要的信息,也不要超过所需信息。
“质真准则”即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
(5)王希杰据此提出了修辞的“交际合格原则”和“信息真实适量原则”:修辞活动必须保持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的一致性,要言之有物,真实可信。
7、举例说明如何理解文化是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中介。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工具,同时文化也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应用。
语言反映物理世界都经过了民族文化的折射。
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主要不是物理世界的差异所造成的,而是文化中介加工的结果。
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就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例如在爱斯基摩语中,有十几个表示海豹的语言符号;在阿拉伯语中,对骆驼有600多种命名方式。
再比如颜色词,在汉语里,“红”大多给人诸如欢庆之类积极的联想,而在西方红色代表血腥、嗜血,大面积应用红色自然就显得邪恶。
(3)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相同的物理现象在语言上的反映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乌龟在古代是一个积极、神圣、长寿的意象符号,而在现在它却是一个消极的负面的符号。
另外,广东方言不分“雪”和“冰”,这是由地域文化所造成的。
8、话语同文化世界的一致性原则
语言世界同文化世界必须保持一致性,需要注意到文化本身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存在着地域、时代、民族等多方面差异。
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要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相一致
(2)要同交际活动时特定的文化氛围相一致
(3)要同交际双方的文化素质相一致
9、举例简要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整个社会集团所共同具有的。
如:成语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来源,可以说,成语的历史也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其中蕴涵了本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因此,成语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同时也具有丰厚的修辞价值。
如“东窗事发”、“完璧归赵”运用成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过程。
有些成语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隐含着典故。
(2)王希杰认为,语言在本质上不同于文化,但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①一方面,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如:a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颜色以及相关词语的文化含义不同。
在汉语中,“红色”、“白色”、“黑色”、“绿色”等具有特殊的含义。
在大陆,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恐怖。
这些语言的含义都是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b汉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熟语,如“走后门”、“炒鱿鱼”、“大锅饭”、“一窝蜂”等。
②另一方面语言也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
如,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因此在打招呼时就会使用不同的招呼语。
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不熟悉的人见面时往往以谈论天气为话题,说一些不会引起争议的话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10、简述话语同心理世界的一致性原则。
(1)话语的生成和运用应当符合人类共同的心理活动的规则。
(2)话语应当同特定的交际对象的具体的心理状态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