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输电线路设计要点分析
姓名:
学号: 201302040129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级:电自131班
2016年10月20日
一、摘要 (2)
二、基础设施设计原则 (2)
1、110KV输电线路的结构型式选择原则 (2)
2、110KV输电线路导线选择原则 (2)
3、110KV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选择原则 (3)
3.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和计算 (3)
4、路径的选择原则。
(3)
三、技术标准 (4)
1、110KV输电线路接地技术要求 (4)
1.1质量要求 (4)
2.1工作要求 (4)
2、110KV输电线路导线架设的技术要求 (5)
2.1导线的架设 (5)
四、设计气象条件 (6)
3.1最大风速的选定 (6)
3.2覆冰厚度的选取 (6)
3.3气温的选取 (6)
参考文献 (7)
一、摘要
输电线路的设计要根据电压等级、地形条件、地址条件、气象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参照国家规范和类似已建工程进行设计。
本设计包括基本资料,导、地线机械特性曲线和安装曲线,杆塔的定位及定位后的效验,杆塔的选择与荷载计算,基础设计,导线、避雷线的振动和防震计算等六个部分。
通过设计,使我们了解了输电线路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掌握了杆型选择、绝缘子、金具的选择、防振锤的选择和安装、不同地质条件下基础设计的方法,明白了如何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基础设施设计原则
1、110KV输电线路的结构型式选择原则
杆塔结构作为输电线路得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和架空输电线的作用,而且完成着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保证电能安全可靠地输送到电网或用户。
输电线路中使用的杆塔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铁塔,它们的结构型式多种多样。
实际工程中杆塔的结构型式,主要取决于线路的电压等级、回路数、地形地质条件和使用条件等多种因素,最后还要通过经济技术的比较择优选用。
就我国已建的输电线路工程来看,电压等级不小于110kV的线路,常使用铁塔结构;在高电压等级的单回线路上常采用导线呈水平排列的结构样式。
杆塔结构整体稳定性上划分可分为自立式杆塔和拉线式杆塔。
110kV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较低,宜使用自立式热轧等肢角钢铁塔,铁塔的结构型式如下:伞型塔:单回路、导线三角形布置。
伞型塔的中相导线直接挂在塔身上,下横担长度比酒杯型塔的短,结构也比较简单,因而比较经济。
2、110KV输电线路导线选择原则
架空线路的导线和避雷线,周期性的遭受外部荷载的作用,在导线和避雷线
上产生不同的应力。
在架空线路机械计算时,应用“比载”计算机械荷载比较方便。
架空线路中相邻两直线杆塔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称档距L。
导线悬挂点到导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称为弧垂。
当气象条件变化时,导线受温度和荷载的作用,导线材料的应力,弧垂及线长也将随着变化,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导线的应力。
也可以根据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查表及资料可知,导线计算截面S=167.37m㎡,导线计
算直径 d=16.72mm 单位质量q=589Kg/Km 最大风速 Vmax=30m/s 覆冰厚度b=10mm Tmax=40℃ Tmin=-20℃覆冰风速 V=10m/s
比载计算公式(参照《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课本第59页)
3、110KV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选择原则
3.1绝缘子片数的选择和计算
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参照表3-1
表3-1直线杆塔上的绝缘子的数量
表3-1的绝缘子的数量适用在一般地区,海拔不在1000米以上不用进行绝缘子校验,耐张绝缘子的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同型绝缘子数量多1个,所以为8个。
4、路径的选择原则。
(1)首先对5—10年的电力系统进行充分研究,了解在规划中是否出现中间变电站或发电厂,在路径选择中尽量与电力系统规划结合起来,以免造成重复投资,或者给今后的电网改造增加麻烦。
(2)应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并应符合城镇规划。
(3)应考虑与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相互影响。
(4)线路路径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设工和运行。
(5)应根据厂、站的总体布置,统一规划大型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进出线,在路径狭窄地段宜采用同杆塔多回架设。
(6)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7)有大跨域的输电线路,其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域的情况,通过综合经济技术的比较确定。
三、技术标准
1、110KV输电线路接地技术要求
1.1质量要求
1、接地体埋深不得小于0.8m,回填时,要清除石块、树枝等影响接地电阻的杂物,并留15cm的防沉层,对于土质不好的地方,要更换土壤。
2、接地体埋设路径尽量避开可能挖沟及易山水冲刷地带,以避免接地体外露,尽量向低洼潮湿的地带敷设,利于降低接地电阻。
3、接地引下线必须镀锌良好,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必须双面焊接,焊接前必须清理连接处的氧化物,焊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4、接地引下线与杆塔连接必须良好可靠。
2.1工作要求
1、接地引下线必须镀锌良好,发现漏镀锌、脱皮等缺陷必须更换,并向负责人汇报确认。
2、所有接地引下线上的联板都必须保证焊接长度不低于10CM。
3、铁塔四角都必须与接地体连接,预留接地连接口,与接地引下线双螺栓连接。
4、依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621-1997中第5.2.1条的规定:架空线路杆塔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5、每基杆塔完成接地后,必须测量接地电阻,直至合格,合格率达到100%。
2、110KV输电线路导线架设的技术要求
2.1导线的架设
导线架设放线→紧线→绝缘子绑扎→搭接过引线、引下线
(1)放线:将导线运到线路首端(紧线处),用放线架架好线轴,然后放线。
一般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导线沿电杆根部放开后,再将导线吊上电杆;另一种方法是在横担上装好开口滑轮,一边放线一边逐档将导线吊放在滑轮内前进。
1)放线过程中,应对导线进行外观检查,不应发生磨伤、断股、扭曲、金钩、断头等现象。
当导线发生下列状况、应采取相应措施。
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 a单股损伤深度不小于直径1/2。
b钢芯铝绞、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c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
2)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状况超过以上范围时,均应进行补修。
补修做法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导线宜避免接头,不可避免时,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同一档路内,要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一个。
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当有防震装置时,应在防震装置以外。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在挡距内连接。
当导线采用缠绕方法连接时,连接部分的线股应缠绕良好,不应有断股,松股等缺陷。
当导线采用钳压管连接时,应清除导线表面和管内壁的污垢。
连接部位的铝质接触面应涂一层电力复合脂,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膜,保留涂料,进行压接。
压口数及压口位置,深度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4)1kV以上线路采用绝缘线架设时,放
线过程中不应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及出现扭、弯等现象
四、设计气象条件
3.1最大风速的选定
采用“经验频率法”确定。
P=m/n+1 P=1/Z (Z年一遇的最大风速 P—某风速出现的频率
m—该风速在全部统计风速中降序排列中的序号,排序中不论数值是否相同,每个统计风速均占一个序号
n—统计用风速的总个数
3.2覆冰厚度的选取
覆冰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
-10 -0t、风速5-15m/s、湿度约80%以上时发生。
架空线覆冰还与地形、地势条件很有关系。
平原上的突出高地、暴露的丘陵、高海拔地区以及迎风山坡等处 覆冰情况。
3.3气温的选取
架空输电线路设汁用气温值的选取一般应符合下面的
规定:
1 最高气温一般为+40℃ 不考虑个别高于或低干该气温值的记录;
2 最低气温应偏低取5的倍数;
3 年平均气温。
在3—17℃之间时 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年平均气温小于3℃或大于17℃时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3-5℃后 再取与此数相邻的5的倍数值;4最大风速时的月平均气温 应偏低的取5的倍数值。
参考文献
[1]孟遂民.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M].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2]董吉谔. 电力金具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窦书星. 输电线路测量操作指导书[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邵天晓. 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M]. 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5]刘增良,杨泽江. 输配电线路设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