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某某学校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关于春联的调查报告某某班某某2013年3月1日一、前言“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香里报新春”,在这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
新春到来,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着或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
正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联的世界来对春联进行科学的了解,调研一下春联的现状。
由此,我们的实践探究正式拉开了帷幕。
二、课题研究及实践过程调查主题:春联文化及春联现状调查范围:河北省某某市镇调查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查资料;调查村里各家各户的对联。
三.研究成果展示(一)什么是春联以辞旧迎新,言明志向,展望未来,道明愿望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强,被称为春联。
(二)春联的由来《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新年悬挂春联已经很普及了。
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
入清后,新年写春联变成一种社会风尚。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年了。
(三)春联趣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
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四)春联上下联的关系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6.上下联内容要相关(五)关于写春联的注意事项想更好的了解春联,那么就一定要搞清楚写春联的注意事项。
(这也是探究重点)1.写春联的“三要”一要有针对性前面说过,春联可以道明愿望,所以,春联会有针对性。
下面,我将列出对几个行业春联的观察结果。
(1)农业:五谷丰登农家乐四时康乐岁月甜丰衣足食(2)商业:文明经商生意盛礼貌待客赞誉多金玉满堂(3)学校:奋击学海千重浪勇攀书山万向峰满腹经纶(4)旅馆:萍水相逢如亲友停车暂住似老家房无虚设(5)饭店;精酿无涯游人醉佳肴有心知音尝闻香下马(6)医院:万卷奇书仁一字几筐异草寿千家救死扶伤(7)军属:金戈铁马英雄传卫国干城战士家保家卫国二要立意新颖就是说要不落俗套。
(人家讲过千万遍的东西,你再去重复,一点自己的创见也没有,这就叫落俗套。
)要避免落俗套,就要在确定了所写的对象后,从别人没讲过的地方、用别人没用过的话去讲。
三要反映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
不同时代,其思想面貌各不相同。
王子瑜的家乡由于国家实行了农业税全免政策,多数群众都张贴了写有“农税全免,良策惠民”“春风满院说家富,万曲千颂党恩”等春联。
在喜迎佳节的同时,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2.写春联的“三忌”一忌合掌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
一副对联,一般字都不多,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
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
二忌同位与不规则重字所谓同位重字,指上下联同位置上所用的字完全一样。
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个别多少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可以重复;二是个别需要加以强调的实词可以重复。
所谓不规则重字,是指上下联在不同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三忌平仄过分失调所谓“过分失调”,表现为平仄相同的字连续使用过多,从而违反平仄交替的原则。
(六)春联的贴法通常春联有两副直联、一副横联,直联的每副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四声法,但有出入),正确的贴法是:平声(现在的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现在的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
下面举几个例子:天赐平安福禄寿(右)地生金玉富贵春(左)天增岁月人增寿(右)春满乾坤福满堂(左)四.优秀春联展示众所周知,春联以四至九字最为常见,下面将各展示一副春联。
四字:龙兴华夏燕舞新春五字:凯歌飘华夏青意满新州六字:百花生香吐艳四州跃马扬鞭七字:福禄寿三星高照天地人一体同春八字:旭日临门人寿康健千年古国三春秀青五、春联现状今年春节期间,我调查了村中189户人家,发现贴春联的有148户,其中手写春联的有三户,印刷型春联的有145户。
后来我又调查了三个卖春联的摊子,仔细看看,发现虽然春联的大小、材质、精美程度不一样,但上面的内容却没有啥区别。
什么“平平安安发财年,欢欢喜喜庆佳节”“年年福旺财运旺,岁岁家兴事业兴。
”直白的“升高官”、“发大财”、“走红运”占据了春联内容的全部。
传统春联对仗工整,风格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仪式。
而目前一些商贩从外地进货的一些春联都是莨莠不齐。
好的春联还可勉强接受,但一些对仗不工,语意重复,声律不协的作品,要辨别吸收。
如:出入平安方方利;求财顺景事事成。
好景连年人兴旺;老少平安福满堂;这两联上下联前四字词性平仄都对不上。
厨房美味香茶饭;丰衣足食满人间。
上下联平仄粘连,而且词性基本不对。
合家欢乐迎富贵;内外平安好运来。
上联平仄不协,词性对仗不工。
如意吉祥迎新春欢天喜地过大年。
这是两句俗话,声律不协,平仄不对。
时来运到家昌盛;心想事成百业兴。
上下联后三字词性对仗不工。
发财好运时时到;致富财源日日来。
上下联前四字词性对象不工。
风风平安;年年顺景。
伟业辉煌;前程似锦。
这两副四言联也对得不工稳。
我想,这些不合联律,对仗不工的所谓春联简直不可以称为对联。
作为炎黄子孙,绝不允许这类水平低劣的春联冲刺市场,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降低人们的文化品位。
应以多角度,全方位抵制这类春联进入。
文化部门、工商部门等可联合执法,不准让这些文化垃圾进入市场。
我们有一定知识的学生要深入分析,辨别真伪,指出那些非联之作,让群众明辨是非,共同抵制这类春联,让这些春联在农村以至全社会都没有立锥之地。
诚然,作为传统文化的春联才能永葆长青。
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已经不是家家户户在贴春联了,还有就是印刷的春联居多,手写春联非常少。
所以能够手书对联人就很值得佩服。
我有一个大伯叫李文章,建昌营镇文化村人,是位普通农民。
今年五十多岁了,和我爸爸是老朋友。
记得今年正月初一早饭后,我和爸爸一同去大伯家拜年。
是我迷惑不解的是“大伯门前一幅联,下联有字上联闲,横批也是无字纸,不知这是为哪般?”我们到了大伯屋里,才知大妈正噘着嘴为门前这半幅对联发脾气呢!年初一生哪门子气呢?说起来还真是一段趣话。
据大妈说,除夕夜,她煮完饺子后,将剩余的柴堆在了灶边。
天明后被大伯发现。
大伯为提醒大妈注意防火,就自作自书一下联贴于前门框。
大妈没好气地我爸说:“你大哥这几天就是没茬找茬呕气,我们这日子没法过了。
”爸爸赶紧劝说道:“他写这联的意思就是提醒你注意防火,别无它意。
”而后通过爸爸又讲了几个由火灾造成家破人亡的实例,使大妈认识到是应该时刻注意防火。
大妈又说:“你大哥就是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就拿我来说吧。
近几年,我浑身是病,重活干不了,一天做三顿饭都得强挺着,你也知道,我们的井干两年了,都是你大哥去外面挑。
可是昨天煮完饺子就没水了,难道说他真的不知道吗?他就是大长指甲不自觉!”话音刚落,大伯悄悄地从门外走了进来。
“扑嗤”一声笑了。
说:“孩子妈呀,别唠叨了,是我的错,以后看行动好吗?”说着又伸手掳了大妈“一毛钱”。
大妈不好意思地笑了。
随后,大伯挥笔在门前早已贴好的红纸上补写了上联。
这时大妈从屋里出来看了看说:“这还差不多。
”接着我和爸爸、大妈不约而同的读出:“日出缸内多存水,黄昏灶下莫堆柴。
”随后,大伯又写了“互相监督”的横批。
大妈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好丈夫!”事后,才知李大伯门前为什么只贴有下联而没有上联,是因为他当时无联可对。
是大妈责备他缸内无水,为他提供了上联联源。
春联,来源于生活啊!六、春联想法现在春联作为传统春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憧憬和向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与手机短信不同,春联历史悠久,继承性强,如何让使用春联的国人对春联加深了解,从而达到提高人文修养的目的——是区别于短信而需要强调的地方。
而且春联是亲近传统的桥梁。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痕迹越来越模糊,有的甚至消失。
于是,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
唯独春联,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间(春节)、使用的便利(粘贴)以及其低廉的价格等,始终没有被遗忘,贴春联的习俗一年又一年地延续着。
春联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不断提高,春联文化也逐建扩大到国外。
现在有些国家也过起了春节,也贴起了春联,一起来庆祝春节的到来,这也表明了中国软力量的提升。
春联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宝库中的优秀文化应让子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应该因为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而丧失中华民族文化。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令人感到很担忧。
保护春联文化得到许多文史、民俗专家的认同,他们认为买来的春联越来越失去了春联古朴的文化气息,应该在社会中唤起自己创作春联、自己写春联的风尚。
中国有一系列的年俗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影响的,很多都够得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有许多年俗被现代理念所淹没,需要加以整理和保护。
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十分独特,有外国语言和文字所无法企及的美感。
而且,春联应该自己对句自己写才有意义,它需要保护和抢救,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延续下来,应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