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四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四

实验四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 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 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设计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 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

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

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

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

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图1 图2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点如图3实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射极输出器由于电压放大倍数约等于1,故它具有电压跟随特性,且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作为隔离器,起阻抗变换作用。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
1.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2.静态工作点测量与调试
3.单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
4.放大倍数的测量
5.输入阻抗的测量:R i=V i/I i=[Vi/(V s-V i)]*R
6.输出阻抗测量:R o=(V O∞/V OL-1)*R L
7.放大器幅频特性
三、实验仪器
1. 示波器1台
2. 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数字万用表1台
4.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搭接实验电路
按下图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验电路。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将12V直流电源接入电路。

2.静态工作点测量与调试
CQ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外加输入信号从放大器VS端输入信号:频率f=2kHz的正弦信号,R=1K,使V S=30mV。

在空载(R L=∞)情况下,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若输出波形失真,用适当减
4.放大器上、下限频率的测量
保持输入信号V P-P=30mV不变,当f=2kHz时,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输出电压V OL。

当频率从2kHz向高端增大或向低端减小时,使输出电压下降到0.707V OL时,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上限频率f H和下限频率f L。

测量过程均应保持Vi不变和波形不失真。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在图3电路基础上,将Ce去掉(即为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并将R改为10K,使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验,更加熟练的掌握用面包板搭接电路。

对于放大电路进一步了解。

六、思考题
1. 可以根据已经测得的数据算出V CEQ的值,若V CEQ≈E/2,则电路处于工作状态。

2. 不满足电压放大公式。

因为此时信号太大,电路处于饱和状态,会产生饱和失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