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对湖南省怀市沅陵县龙舟风俗的调查报告系别:外语系专业:英语(师范)班级:13级04班学号:13680412姓名:瞿可计分:时间:2014年12月关于沅陵的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沅陵概况沅陵历史悠久。
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衍;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
秦汉以后,沅陵历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沅陵资源丰富。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可供开发的景点有400多个,在全国颇负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学院龙兴讲寺、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大秦藏书洞、惊世之谜的黔中郡郡址和战国至汉代山型巨墓群、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汉顷侯吴阳墓、元代知州黄澄存夫妇合葬墓(男尸保存完好)、囚禁张学良将军的凤凰山、明代辰州三塔、教派齐全建筑各异的宗教一条街、辛亥革命后全国三所新式学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借母溪原始次森林、电站大坝群、千岛湖风光等等。
二是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有天然林国之称,盛产“辰杉”,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应基地。
全县有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
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桐油、晒烟、花生等。
驰名中外的“碣滩茶”、“官庄毛尖”久享盛名,誉满神州;板栗年产量5000吨左右,占全省总产量的30%,素有“板栗之乡”美称;蜂蜜、桐油、松脂年产量均在万担以上。
沅陵县是湖南省四个林业基本建设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2%。
沅陵有各种药材1968种,初具经营规模的有黄姜、白术、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黄柏、银杏、五倍子、山苍子等百余种。
三是水能资源丰富。
境内沅水、酉水交汇,大小溪河9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300万千瓦,国家、省先后在此修建包括五强溪电站在内的大中型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
四是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40种,其中黄金、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储量居全省第—。
百年老矿湘西金矿(现为辰州矿业)就在境内。
沅陵交通便利。
千里沅水、319国道穿境而过,即将开工修建的长渝高速公路穿越境内100多公里,将在县内开出4个口部。
沅陵经济落后。
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沅陵长期服从国家重大建设,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加快沅陵的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怀化市委市政府、沅陵县委县政府已形成共识,决定充分开发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沅陵打造成湖南继张家界之后的第二张国际旅游品牌,使张家界、沅陵、凤凰、永顺、桃花源资源互补,连成一体,形成新的旅游经济环线。
但但沅陵最吸引人眼球的的是传统龙舟。
龙舟简介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因为东南亚华人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区流行。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
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
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合种习俗结合。
又盛传龙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
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
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
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 多年。
沅陵传统龙舟提起龙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几碗烧洒,吞下几腿狗肉,头就热,口就痒,血就腾,浑身胀起一股股的“包谷子”劲。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那些船迷们再也忍不住心头之痒,提起一面大铜锣到处游说,招兵买马。
然后将一只只龙船从龙船亭抬出,刮了又刮,油了又油,那些油船用的猪板油和韭菜顿时成了市场的俏贷。
看那些船迷们油船的样子,恨不得龙船长出脚来,不划自走。
四月二十八,各“龙”纷纷戏水,从此,本来就热闹的古城更加拥挤了,像一根筑多了肉的香肠。
船迷们少不得要八个一群,十个一堆地品尝去年大赛之韵味,预测今年大赛这前景,往往争得面红耳赤。
那些心宽体胖的胡子们更是以“无敌龙舟”之“引水”。
一堆龙船经居然五杯浓茶还不能相陪到底,难怪外地人说:“沅陵人额外一条经”。
在众多的龙船经中,“偷料”只怕是沅陵人额外多出来的一条经。
其理由是买的料笨,偷的料灵,龙船要灵不要笨。
因此,那些迷船的汉子平时就注意了存放好料的地方。
每逢龙船时节,汉子们便半夜去偷料。
好一群偷料汉子,几十米长的木料,三、四人一抬便去,高一脚,低一脚的不知哪来的劲!如若木料的主人能在他们脱离“危险区”时追上一程,骂上一通,那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偷料者跑在前,失料者在后,那就意味着龙船在比赛时也会被别人追着跑,自然会羸。
虽然刚偷来的料有时也会被别人偷走,但他们却喜欢这种热闹,不厌其烦地又到处去偷工。
有时失料者告到官方,官方也最多说不得一句:“偷龙船料我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偷料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所以,沅陵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龙船料要偷,十赛羸九头”。
关头龙船做好后,都要举行下水仪式,人们称这种仪式叫“关头”。
关头时,全船划手手执桡片按顺序站立在船厂的两旁,像等待出征的将士。
旗手、锣鼓手骑在船缆之上,像战场上的元帅。
还有数挂鞭炮、数筒黄烟助兴,掌墨师傅跪在船头,面朝江水,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雄鸡,一手提利斧,在众人一声吆喝下,一斧将鸡头剁掉,旋即将猪头、鱼、粽子抛入江中。
此刻,鞭炮齐呜,黄烟弥漫,八位童男赤身摇动火把,围着龙船奔跑,当地人称之为“炮火“,说是驱赶邪恶,迎来光明。
而后,划手们齐声呐喊,将船连边同旗手、锣鼓手一同举起,冲向江水。
龙船在燃烧般的气氛中飞一样地划向江心,这便是沅陵龙船的”关头”。
清桡五月初,各村的码头上都有聚集着一群扛着桡片的划手,任凭有了几十年船龄的胡子们调遣。
胡子们老了,做农活着不起力,平日少人问津,自然有些寂寞。
此时此刻,他们的身价提高百倍。
他们在众人面前显示出惊人的眼力和天平般的公正,将划手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之上。
俗话说:“菜老茎多,人老话多”。
胡子们摆事实出龙船权威的架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划手们应分成七个部分,即“头桡”、“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艄公”。
头桡必须有跪劲、腰劲,还要能坚“阳雀”(倒立)。
“引水”分“头引”、“二引”、“三引”、这三对桡必须有十年以上的船龄。
他们是全船划手的引导、楷模。
“前羊角”位在撑缆的前木架前后,仅次于引水,力气要好,要有推劲,前拉后推,船才起势。
划“夹艄”(艄公前的两对桡)者,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艄公掌好艄,其次才是划船,俗称二艄公。
艄公就不用多说了,他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赛时走了艄,就是在好的划手也一定会输。
至于鼓仓者,比较而言就要次人一等。
所以,被胡子们点作引水者则神气十足,被点作划前、后羊角者则不卑不亢,被点作划鼓仓者当然有点不高兴了。
可是当它们看到还有许多小伙子未被点上,扛着桡片站在岸上时,也就心满意足了。
龙船一次又一次地在胡子们眼里试划,每划一次,划手都有被重新调动位置或另外换人的可能。
难怪在清桡阶段谁也不敢怠慢。
否则,一旦被“清洗”出来,不仅自己的脸没地方放,就边亲朋戚友就会招人嘲弄。
更可怕的是已经爱上他的姑娘脸上至少的半年开不起花。
赏红抢红龙船别乡“下海”,除了去彭家湾试水外,主要目的还是去城里“抢红”。
每到大赛前夕,沅陵人大发慷慨之气,他们除了给龙船捐现款外,还要去商店买回红布(绸)、鞭炮、香烟。
有钱的扯咽一匹匹整“红”(二十丈),各请书法高手在上面写上什么“帅”、“天”、“百战百胜”、“天上第一龙”等一类奉承话,悬挂在大江两岸,等着心中的龙船来抢红。
穷的也要从牙缝里省出些钱,买回红布,丝成两条系在竹竿上,表示好事成双。
再带上两挂鞭子,一条好香烟去江边凑凑热闹。
他们把荣誉和希望都寄托在“红”上,象在赌场上下了赌注。
如果心中的龙船赢了,自觉有一份功劳,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动几回,等着别人说几声中听的话,倘若输了,只好少出头露面,怕的是让人嘲弄。
五月初五到十一,沅水两岸成了彩色的世界,到处是“赏红”的人,到处是“抢红”的船。
赏红者看到自己的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便挥篙摇红。
龙船得到信号,飞一般地划向岸边,询问赏红的有何要求。
老实的怕划手累了就直接将“红”送上,而弯子多的人则不那么简单。
他们一定要抢红的给他来一次、两次、三次表演赛后,才点燃爆竹,连同他心里的激情一起炸开。
划头的一手夺下红绸,包在头上,象戴起一顶皇冠,续而又去“抢”另一条红。
直到将全船人的头上,桡片上,甚至整个船身都缠上了红,方才罢休。
赏红的得到龙船在众目之下给他单独表演,自然也是出人头地的事,虽说花了钱财,心里却十分舒服。
砸船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赤、橙、黄、绿、蓝、白各色龙船汇集在古城之下,大战几日,总有胜负。
然而在众多划手和数百万名观众之中,很难找到心服口服的认输者。
他们总会为自己输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
“终点线有欺假!”“划上水吃亏些!”“不走艄试下家伙罗!”“船差!”有的输船者硬是咽不下那口气,一怒之下,打碎桡片、砸烂龙船,以示输船没输人,然后连夜偷料赶做新船,气势不凡地去找昨日对手报“仇”。
于是有人说:沅陵人的可爱之处全在于此-------砸船!傩戏是沅陵县内最最的戏剧。
清康熙《辰州府志》即有傩戏演出的记载。
乾隆年间,已演出《孟姜女》连台大本戏。
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龙王女》、《鲍三娘》四大本和《蛮八郎卖猪》、《三妈土地》、《观花教子》等小本戏。
演出时戴面具,一唱众和,锣鼓帮腔。
曲调有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梅香阁等,由于傩戏与酬神同时演出,艺人附于坛门。
近几年来,七甲坪、蚕忙一带的傩戏老艺人恢复演出活动,促成了1998年全国巫傩戏研讨会在沅陵圆满召开。
总结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
沅陵苗族流传了上千年的《漫水神歌》中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