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中国新宪法的诞生,宪法修正案的形成、修改内容前后对比学习心得_1610077476
2018年中国新宪法的诞生,宪法修正案的形成、修改内容前后对比学习心得_1610077476
复习要求:
明治天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 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明治维新的概念
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 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 的制度,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
大部分欧美国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形 成强大的推动力,要求扩大海外市场,进 黑船来航 行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他们不断向东方 扩张,渐渐迫近日本!1853年美国以武力 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并且签订了日本历史 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日本陷入了半殖民 地的危机之中。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思变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一)目的 1、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2、实现民族复兴,摆脱外来压迫 3、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国家
(二)特点: “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政治 废除旧政治体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 文化 军事
1、国内环境:幕府统治的国内危机
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上分析
2、国际环境:黑船事件后,民族危机 不断加深。(外患)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日本遭遇 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也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 遇?
破坏性和建设性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 机不断加深。 2、欧美国家经济掠夺,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 (日本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生活必需品价格上 涨,农民起义不断) 3、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 ,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 阶级结构的分化 . 反对幕府统治 ,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 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 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大盐平八郎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天皇பைடு நூலகம்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新兴地主 商人 城市平民 农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 国 内 阶 级 矛 盾 激 化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忧):国内危机
(1)政治: 幕府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经济: 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趋势
(4)文化:洋学的传播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黑船事件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外部环境出现了什么现象? 外部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3、改革条件的成熟:(明治新政府的 建立——政权保障,改革的前提) 4、施政纲领颁布:《五条誓文》作为 施政纲领,表明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
材料一 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 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 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 闷难医.”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于材料表达了 “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中下级武士
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的背景(归纳)
1、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 的反抗不断。 2、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内因
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外因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和巩固了以 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前提条件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经济——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 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 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 家齐父子拥有900名侍俾
材料二:据统计,从1804年到 1843年的40多年中,共发生了 320多次农民起义。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政治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政治——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的 反抗不断。
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一般认 为是1853年-1890年)。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材料一: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 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 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商人以“出机”、“换棉”等 形式给生产者提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者在自己家中织 布,按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农民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地主不满,掀起“自由民 权运动”;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B .内容:
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 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天皇负 责; 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 策机关
“文明开化”
建立新式军队
(一)废除旧政治体制
材料:故今更废 藩为县,务除冗 就简,去有名无 实之弊,无政令 多歧之忧。
1、“废藩置县” 2、“四民平等” 3、明治政府还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立宪政体
建立中央集权;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体制
确立立宪政体: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A .原因: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国内环境(幕府统治的国内危机)
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上分析
2、国际环境: 黑船来航的冲击——幕府统治的民 族危机 穷则思变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主导 者
内忧外患的局势以及幕府的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政 策,使得部分中下级武士从统治阶层总分化出来,形成 了独立的改革派,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要求尊奉 天皇,实现民族独立,但没有明确要求推翻幕府统治。 后遭到了幕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镇压,改革派最终失败。 (1860-1863) 改革派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转变了方针战略,确 定了武装倒幕(1865)的方针。1868年,改革派发动 了政变,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经过一年多的 内战,倒幕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 德川幕府的统治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