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注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以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1.感染控制科应有专门人员监督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会诊意见,发现明确使用不当案例及时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院通报。
2.在检验科设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接受室间质量评价检查。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及时对患者微生物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并给出结果的客观报告。
3.医生在决定为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时,要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
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病例进行病历抽检并判定,发现严重违反《原则》的,由医务部收回相关医生处方权,经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授予处方权。
产生严重后果的,视程度给予处罚。
4.建立细菌耐药结果上报机制。
收治感染患者的科室每月要对经治患者细菌耐药情况做出数据汇总,上交感染控制科。
各科室发现严重微生物耐药事件后,要1个工作日内通知感染控制科和药物治疗委员会。
感染控制科每月要对全院微生物耐药做出评估,每季度要向抗
菌药物治疗委员会递呈全院季度微生物耐药情况表。
发生严重微生物耐药事件,医务部收到感染控制科或药物治疗委员会通知后组织专家讨论,并负责组织和监督讨论结果的执行。
5.院内发生严重细菌耐药事件后,相关科室要对相关病例果断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和治疗,切断扩散途径,其他相关科室有义务积极配合其工作。
6.各科室要结合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并结合地区耐药状况进行医院的耐药菌治疗工作。
7.进行人员培训,对相关科室的技术人员,每年至少进行1次针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