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刚性组织和柔性管理结合,即战略、结构、制度、责任、使命、才能、人员、崇高目标、风格、企业文化。
这就是“10-S”管理模式。
并把“战略、结构、制度、责任、使命”称为“刚性组织”;“才能、人员人性、崇高目标、风格、企业文化”称为“柔性管理”。
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区别可以进一步延伸,延伸出管理上的两个不同的风格:一种效率管理、一种效力管理。
效率管理强调的是正确地做事,更强调做事的方式和流程,强调整个体系在现有流程里如何高效地运作。
但是现在在管理学上已经提出新的管理模型叫效力管理,效力管理叫做“做正确的事”,更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强调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能力,而是强调一种领导力、影响力。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柔性管理本身涵盖了有关理性、心理、思维、教育、激情、管理者魅力和无为而治等一系列思想。
柔性管理在管理决策主要体现为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简介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
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
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
从表面混沌的繁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组织”提出来的。
“刚性组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建立刚性的团队约束组织人员,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
而“柔性管理” 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从人文关坏,思想教育加强思想观念调整,。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柔性管理”的特征六大特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显然,在知识型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刚性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
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组织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组织亦难以深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效益管理的源泉。
一个企业加以刚性组织为核心、以柔性管理为主导,全方位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的性质及企业的文化。
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也不断地变化,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这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
知识型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注意事项企业要实施柔性管理,必须注意构建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
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物品,而且要丰富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一种物品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超值感受。
传统的批量生产型企业的观念是,供给创造需求。
只要能生产,就会有顾客购买,企业的利润由市场和生产能力决定。
柔性管理则是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放在首位,利润蕴含于顾客对物品需求和满足顾客偏好之中,只要能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转化为物品或服务,利润就是这种转化的一种自然结果。
因此,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如何创造丰富顾客价值的方案、如何解决顾客所关注的问题的方案,以及如何将顾客感知到的但并没有完全清楚表达出的愿望或需求转化为顾客可明确说出的”这正是我想要的”产品的方案。
这种以顾客需求和偏好为导向的管理,是对管理者能力的一种挑战。
2、以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
科学管理时代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决策,而网络时代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寻求知识转化的路径与结点。
网络时代不确定的市场变化已经把管理的核心作用转变成一种委托:促进学习、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
激励、综合、协调一线人员的努力与贡献,以更高的视野兼顾全局,并将一线人员的全新理念整合到企业发展的统一战略框架之中,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进化过程成为由发达的部件以最优化的方式组合的有机体。
3、以虚拟实践社团作为创新的源泉。
识别、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与偏好,把握需求与偏好的动念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智慧与灵感。
在市场的需求结构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只有通过发挥各方面创新力量,才能造就个智能化的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竞争忧势。
因此,组建各式各样的虚拟实践社团,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与方案,增强企业的适时学习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真正的习型企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虚拟实践社团是”强强“合作,它的本质特点是以顾客为中心,以机会为基础,具有一整套清晰的、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目标。
4、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
科学管理时代的组织是一种金宇塔型结构的层级垣织它层次过多,传递信息的渠道单一而且过长,反应迟缓;各职能部门间相互隔离,信息流动受边界的限制,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常常扭曲、失真。
网络式组织的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各部分之司是一种融台共生的关系,不存在划定的边界。
以网络式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代替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工作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加和助长了企业与市场反馈的触角,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反应灵敏度,从而使企业能够更迅速地抓住市场机会。
5、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柔性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1.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来源于知识。
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
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
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快速。
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严格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
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也不断地变化,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这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
知识型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回答者:laborsB沟通,柔性管理的精髓肖女士38岁私企总经理公司主营化工、能源在朋友的公司认识了肖女士,她不是本地人,是随公司总部迁徙来上海的。
硕士毕业后,她曾在家乡的外贸公司工作,从事化工进出口业。
几年后,与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现在的公司。
化工是个较刚性的领域,她之所以能在这一领域打拼到现在,并能从当时的部门经理升迁到现在的总经理,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外,关键还是那份与男性管理风格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
女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包容、忍耐、合作和善于倾听的气质,这种特质,让她在这个男人的领域独树一帜。
而她的生长背景更教会了她如何看待困难,也为她带来面对任何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我成长在一个相互间关系非常密切的家庭,父亲的过早去世,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显得更加窘迫,这一切变故,对我在责任感、独立性、同情心方面有巨大的影响。
而全家共同努力度过难关的经历,更使我认识到合作的价值。
我很早就知道,你需要一个团队来面对问题。
”这些经历,对她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同时渗透进了她今天的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很少用强硬的指令性态度和语言与我的下属对话。
我更注重的是与他们之间柔性的沟通与交流———而不是刚性的条条框框。
”肖女士说,不久前,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准备进军能源领域。
为了应对这一发展,公司在规模和人员上都有扩充,这就牵涉到了新老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于是,她经常有意安排一些公司的聚会,团队之间的合作,并且尽量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与下属们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了解沟通。
现在,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能真正感受来自这个集体的温暖。
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女性还具备许多男性无法比拟的优点。
女性管理者的协调能力比较好,更注重体察员工的心理需求。
女性管理者的韧性较强,在逆境中表现坚强。
女性善于沟通,比较容易说服别人。
并且女性处事细腻,决策慎重,企业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这些都是职场成功必备的素质。
什么是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又称柔性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的思想源远流长。
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提出:“知其雄,守其雌”,“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这是强调为人处事中要遵循柔性化原则。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民不聊生、群雄并起,中国处于乱世危局,汉光武帝刘秀依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由小到大、以弱制强,推翻了王莽,扫平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发展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繁荣富强,历史评价他是“光武中兴”。
刘秀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在管理中,示人以柔。
对人讲仁德宽厚、广施恩泽、泛爱容众。
对待下属,宽容豁达;对待百姓,宽松为本;对待功臣,高秩厚礼。
用现代管理学看,那就是柔性化管理。
柔性管理的产生。
“柔性”,在词典中被解释为柔韧的、灵活的、能适应新环境的、可通融的。
“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产生、而存在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但是许多企业管理落后、效率低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它促成了由传统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因而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