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治国专题讲座

依法治国专题讲座



4、违法必究
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任何人,不管地位多高、功劳多大 都没有违法、犯法的特权;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被及 时揭露,依法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有 力保障。要做到违法必究,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建设,切实搞好三机关的分工负责、相 互合作、相互制约,真正保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应有的独 立性,坚决排除其他行政机关、团体或者个人对检察机关和 审判机关独立行使自己职权的非法干扰。
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读
决定的主要内容概述 一个目标: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场革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 出长期艰苦努力。 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 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质: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 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 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 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 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 2、“依法治国”的提出:1997年12月,党的十 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法必依
所谓“有法必依”是普遍守法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法制 的可靠基础。普遍守法就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 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都必须守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 在人们心目中树立法律、特别是宪法至尊至上的地位,一 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一 切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其次要求国 家机关、公职人员和公民在从事工作和活动的时候一定要 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准则。因为,如果允许把法律撇 在一边,即使有再完备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一)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 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宪法) 1、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 机制; 2、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 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将每年12月4日定位国家宪法日;

4、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5、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 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 宪法宣誓。
本质:法治即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 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 是君权之下的法治。 (2)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 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 遵守 ,是“宪法至上”的法治,法治就是 良法的统治。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 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3、执法必严

所谓“执法必严”,是特别针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讲的。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的重要条件。执法必严, 首先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行政机关和检察、审判机关 的行为,必须有法律上的根据,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其次,执法必严还指上下级之间、主管部门和下属单位之 间要相互尊重已被规定的权限划分或者权利义务的界限, 纠正权力过于集中现象造成的不良后果。 再次,执法必 严还指一切执法机关和公职人员都必须严格尊重公民的权 利,都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限度以内行使自己的职权, 不允许滥用职权损害公民的权利和合法利益。


十个问题:(1)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 系;(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4)完 善立法体制;(5)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6)提高司法公信力;(7)最高人民法 院设立巡回法庭 ;(8)探索设立跨行政区 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9)探索建 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10)推 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是指要制定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志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关系 和社会秩序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和地方性法 规,等等。这样才能使得社会主义社会中重要的和基本的 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化、制度化的性质;也才能在事关国 家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 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为国家意志,取得全体公民 一体遵守的法律效力,以便使人们在这些领域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依法治国 复兴之基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白吉玮
2015.4.15
一、依法治国的提出


1、法治一词的起源及含义
(1)中国:“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籍中。 《晏子春秋· 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 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 氾 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 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先秦时期法家,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 威地位,奉行“严刑峻法”。法家的“法治”是 “君权至上”、“国权至上”的法治。法治在秦 国的实践。

依法治国含义: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 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 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变。

3、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四中全会为什么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国际、 国内) 5、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中 国梦的保障(1)解决社会矛盾;(2)推进深入 反腐败;(3),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4) 发展人民民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5)实现国 家治理现代化、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