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目标
1、 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
趣。
3、 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规
律。
4、 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设计
[学习活动1]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等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2)阅读课本“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24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6371km ),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①不同纬度处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 ,②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是 ,
北纬600
各点的线速度是 ,③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3)归纳地球自转的特征,完成表1-2-1:
产生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 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地方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偏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区时计算:各时区都以 作为该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东边的时区较
规律: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偏
昼夜交替的周期:
小时
方向:围绕地轴自 向 ,
周期:约为
速度:角速度:除 外,其他各点都相同,约为
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 , 线速度最大
地球的自转
特征
意义
图1-2-1
表1-2-1 地球自转的特征
方向 自 向 。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 1个恒星日,即 ,转过角度为360° 速度
角速度 除 外,均为15°/小时 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线速度
自 向 递减, 最大
[学习活动2]
(1)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昼(明)夜(暗)半球及其分界线(晨昏线),可以发现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是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昼夜现象的形成原因。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晨线和昏线附近的昼夜交替状况,观察相对地球仪上某一静止的点,晨昏线不断向 移动,据此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约为 小时),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对地球生命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学习活动3]用手电筒照射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球仪,观察同纬度地区(如赤道)的不同经度地点见到日出时刻的早晚,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时你会发现: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 看到日出,时刻较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 。
(2)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不同经线上的地方时不同,且经度相差15o
,地方时相差 小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 于西边(东边地点的时刻数值 );因此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加.两点间的时间差”,计算 边地点的时刻要用“已知点时刻减.两点间的时间差”。
(3)地方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规定区时。
阅读课本“理论时区”图填空:
①全球共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度;如中时区范围是 ,东西12区范围是 。
②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区时。
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 小时,每往 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因此计算 边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加两时区间的区时差”,而计算 边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减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③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180o
经线为基准)(如图1-2-1)
时,向东跨越日界线,必须将日期 1天,反之则 1
天;但东、西12区钟点相同,因此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的东12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早24小时(1天)。
(4)实际上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
例如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
区的区时,即经线的地方时,称为。
[学习活动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规律: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方向偏转。
如长江南岸有燕子矶、采石矶、城陵矶等地形,说明(南或北)岸冲刷显著。
(2)动手做:在洗碗池里先放满水,然后拔出池底的塞子放水,发现水池中水呈时针旋转。
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
[学习活动5]地球在一刻不停地转动,但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的自转?
课后双基巩固
一、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
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 D.24小时4分56秒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4、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点时,全世界未进入12月22日的范围有( )
A.多一半地方 B.少一半地方 C.恰好一半地方 D.1/3的地方
5、图1-2-2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
图1-2-2
6、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北半球向北偏转,南半球向南偏转
7、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B.昼夜现象
图1-2-3 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 .台风中心附近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 8、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的钟表时刻
B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 .同一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D .相对位置偏西的地方要晚些 9、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不同
B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
C .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旋转椭球体
D .长江自西向东流的顺直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10、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 A .白昼略长 B .黑夜略长
C .自转线速度略大
D .自转角速度略大 二、综合题
11、读图1-2-3“地球自转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昼夜更替周期为 。
(3)A 、B 、C 、D 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的是 点,
角速度相等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
(4)此时B 点地方时是 ,地方时比B 点早的是 点,比B 点晚的是 点。
12、图1-2-4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 (1)此时,90°E 的区时是12月22日 时,北京时间是 时。
(2)此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A .82.5°W 向东至180°
B .0°向东至180°
C .90°W 向东至90°E
D .0°向东至82.5°E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B
6、B
7、B
8、BD
9、CD 10、AC
11、(1)略(2)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3)A B 、C 、D B (4)6点 C D 12、(1)12 14 (2)A
图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