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检
测题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2010年10月阶段性检测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请把第Ⅰ卷的答案连同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
B.区域划分的指标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很少
C.区域划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内部特征
D.区域是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2~4题。
2.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4.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5. 下图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 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 荒山
6.“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逻辑性7.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8.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0.“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11.暖温带、亚热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A.气温B.积温C.均温
D.温差
12.有关均质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质区即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
B.按若干自然要素划分出的区域是均质区
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
D.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内在一致性的区域
13.区域再生阶段采取的措施有
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资源结构调整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据此回答14~15题。
14.这句话显示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层次性
15.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 D.水文
16.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17.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
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18.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19.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尊重和关心生物群落
B.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地球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C.加大煤铁采挖力度,以获高额利润
D.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20.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21.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树种草
C.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22.20世纪中叶以后,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公害事件,主要发生在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 D.热带雨林锐减的亚马孙平原23.有关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耗了大量的矿石资源
B.发达国家的矿石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全世界矿石资源探明速度已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D.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2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读图,完成25~27题。
25.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6.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27.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 B.机械产品 C.棉花 D.粮食
28.关于清洁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清洁生产指对污染物及时处理
B.清洁生产指使用清洁能源
C.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的清洁
D.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过程都是清洁的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共同面对和关心的三大问题。
据此回答29~30题。
29.有关我国人口现状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B.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c.我国每年人口增长较多,所以计划生育工作任重道远
D.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
30.广东省从2000年6月1 日开始禁止使用红砖,主要原因是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第Ⅱ卷(共40分)
二、读图综合题:
16.读“五大湖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是 湖,周边地区 (矿产)资源
丰富。
(2)图中B 是
市,C 是
市,E 是
市,其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享有“钢都”之称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
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
(4)图中以E 为中心城市群的形成,意味着该区域发展进入了 阶段。
二十世纪后半叶,该城市加快了 ,大力发
展 ,使得市区原来的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中心,意味着该区域发展进入 阶段。
17.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装……………………订……………………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