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
(二)国家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还未到达5%。而城市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在30%左右,远远高于农村。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狭窄,基金筹集困难。从国家政策来看,现 行的农村养老保险都是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 的参保意识淡薄等很多原因导致资金筹集困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 原因。而且国家只给与政策扶持而不是承担出资责任,缺乏对农民参加 社会保险的财政支持。
理发钱
乘车钱
医疗保障
2000
年货
春游
重阳节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三)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
通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加强农村老年人口教育质量,倡导关爱老 年人的农村社区人文关怀范围。 通过逐步完善已有的敬老院、医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设施,提高其管理 服务水平。 同时在农村社区开展各种社会工作服务,如社区教育、社区组织动员、 农村社区建设等,加大农村社会尊老、爱老、护老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促进 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的改 善,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发展。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家庭自身养老的能力 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农村家庭养老的负担很重,而农民收入不高的现实是家庭养老的一个重大 阻碍。所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发展乡 镇企业和各种中小型企业,推动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协调发展大中城市,充分发 挥城市的集聚、扩散和辐射功能,从而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人口的素质,扩大农民的 就业面,为家庭的自我养老创造宽松良好口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不仅是
中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如何使农村老年人口能够顺利 养老,拥有足够安度晚年的资金支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关注与重视的 问题,也是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 农村老年人口从事的是家庭农业生产劳动,自我养老的能力随着年 龄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而逐渐降低。
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 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阶段创造的财产 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及家庭投资,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 女,由于代际之间经济交流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费用远远 低于供养子女的费用。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严重缺失 基层福利机构在人均数量上还太薄弱;基层福利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整 体素质太差;从服务形式上看,基层所建的老年福利设施,如福利院、养老院、 敬老院等,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只能提供吃、穿、住等简单服务的原始阶段, 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的"展品"。 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由于历史原因不断增加,这些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的老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人 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家 庭养老方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其功能正在逐渐退化。
农村养老格局: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
解决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二)提高政府养老的保障力度 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政府 更应该提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另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增强农民 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要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为农民开 通养老保险全国统一账户是十分必要的。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时,应该采 取逐步推进的原则,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已经具备了建立农村养老保 险的条件,所以应该在加大政府资金示范效应的同时,加强农民参加农村养 老保险,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别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