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班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但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习小组按座位组建,固定不变,难免影响整体的有效性,影响其有效发展;二是小组合作只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未作为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讲究实效,因而出现学习要求不明,讨论时间匆匆,优秀生主宰小组的现象,看来热闹而效果不佳。
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
这个学期以来,我参加了学校的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在展青老师的指导下,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时机不当、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等几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感受。
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大致有三个环节:一、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上课开始时让四人小组进行预习检查。
二、在解读课文内容时,如有让学生感悟的地方,在给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里交流感受。
三、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以训练口才。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构建小组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我班的四人小组中,我都选派一位能力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每次由他安排其他几位成员的任务,并及时进行反馈。
(2)培养良好的合理的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从的现象。
踊跃发言的习惯。
认真倾听的习惯。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平等的参与到交流中去,并对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快乐。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期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
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 有的问题虽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学生对不同想法根本无法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 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或者部分优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一、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有必要。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进行教师精心选择,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于合作,合作学习也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可以选用。
实际上,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活动,就不适合于合作。
我们提供给学生讨论的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滥用合作学习这个组织形式”,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机。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大致有三个环节:一、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进行预习,上课开始时让四人小组进行预习检查。
二、在解读课文内容时,如有让学生感悟的地方,在给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里交流感受。
三、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以训练口才。
三、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的一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学生的反映不强,举手的寥寥无几。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的情境是很关键的,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于完成,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时机。
也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
比如,在我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圆柱时,要让学生先独立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然后再向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么摸的,怎么滚的,自己有什么发现,再听听同伴的做法和意见,与自己的又有什么不同。
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他们的合作将不再盲目。
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就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也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会和别人合作。
四、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
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尤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出
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听别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想的有不同。
学会倾听就是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听完别人意见以后再发言;学会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纳,使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本领。
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
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
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