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

要达成此目的,首先要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这就要求事迹材料要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

XX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文明家庭事迹材料供各位参考: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1XZ,男,62岁。

是退休老工人、老党员、老退伍军人。

该家庭共有五口人,家属60岁在家理家务,儿子,自谋职业,儿媳,现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孙女3岁,现在幼儿园读书。

XZ家庭多年来相互关心,和睦共处,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呵护着浓浓的亲情。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社会尽上自己应尽的义务。

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积极进行,乐于助人,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遵纪守法,民主理家。

从XZ本人来讲,有着35年的党龄,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

该家庭有着相同的生活信念,那就是爱国守法。

并对社会公益事业保持着一份热情。

相敬如宾、相互尊重是他们家庭幸福的源泉,相互理解、细微体贴是家庭矛盾的融化剂。

每当发生生活中的摩擦时,他们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达到和风细雨般到解决。

当家庭成员心情或身体不好时,他们能细心照顾,体贴入微,经常相互提醒,要遵纪守法,工作中,既要尽责尽力,又要坚持原则,同时能灵活运用,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多次受到单位的表彰和认同。

该家庭注重民主作风,家庭事情商量着办。

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允许并鼓励他对有关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分析和明辨是非能力;注重家庭卫生,每天下班基本上都要打扫,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热心公益,同情弱者。

该家庭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对社区的贫困家庭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大街上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参加,对乞讨的老人或孩子,该家庭会让儿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教育孩子对社会弱势人群要具有爱心。

该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尊重邻居,能带头做好社区要求的有关事项。

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团结居民,相互帮助。

三、尊老爱幼,重视学习。

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不管工作多忙,孩子学习紧张,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

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

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爱幼。

车上,经常给老人或病人让座;街上或公园内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并经常教育儿子,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

该家庭的思想较为开明,对一些不文明的陋习非常反感,遇到婚嫁丧事基本能做到移风易俗,不铺张浪费。

同时,该家庭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

该家庭的开支重点是孩子的教育投入。

由于一家五口有三个共产党员,思想要求进步,该家庭学习氛围较浓。

经常学习业务知识和经济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身水准。

XZ退休在家,坚持每天收看电视新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开拓自己的视野。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媳妇重视培养孩子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把重大新闻讲给孩子听。

鼓励孩子观看有助于学习的课外书籍和电视节目,能不定期地带他去博物馆、公园、机场等,使孩子从小了解一定的社会自然、科技知识。

周末该家庭安排参加各种兴趣班,培养学习趣味。

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该家庭父母做到言传身教,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

相信XZ家庭通过长久不懈的努力,积极进取,和睦相处,不断完善,工作和家庭生活定能再上台阶,共获美满。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2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和众多家庭一样,这也是一个幸福美满、十分令人羡慕的家庭,一个由户主白黎明、妻子XX儿子白俊峰、女儿白艳红、一对七旬公婆组成的六口之家。

白黎明和XX 结婚近二十年,小两口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尊老爱幼,悉心经营着这个六口之家。

近日,巴彦呼舒镇蒙医院的XX 一家,光荣地被旗卫生系统推荐为“五好文明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学习的模范家庭。

回首过去的日日夜夜,XX感慨万千。

丈夫是一名行政干部,因工作需要常年下基层,很少顾家,儿子白俊峰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建专业,女儿白艳红就读于乌兰浩特市第二中学,双双患有心脏病、动脉硬化年迈的公婆又跟着他们养老,常年大病小病不断。

对这样一个家庭组合,作为儿媳的XX二十年来,却以无私的胸怀,义不容辞的几乎把全家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她用爱培植着欢乐,用爱理解着矛盾,使家庭生活始终置于安祥欢乐的气氛之中。

从事医院护理的XX是个事业心较强的女人。

在单位里工作认真、勤快是出了名的;由于工作成绩出众,XX分别在1993、1995、1999、20XX和20XX年多次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同时繁重的家务--照顾好儿女上学,扶持年迈多病的公婆就医问药,一天下来脚到后脑勺,累得全身都动不了了。

丈夫看她这么辛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有余而力不足。

丈夫每次回来帮着里外忙活,但这毕竟是有限的,大多都是由XX自己操办。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公婆体弱多病,心情烦躁,时不时对儿女对媳妇发脾气、发唠叨,有些行为甚至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面对这些,XX更是无微不至地体贴二老,这些年别说吵嘴,连脸都没红过一次。

为了让公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每逢节假日就把临近的亲戚请到家里聚一聚。

所有这些,从身体上或者是从精神上无微不至的照顾,换来了二老的理解与信任。

公公就连每月的退休金都交到了儿媳的手里。

二老以激动而欣慰的心情逢人便说“儿媳就像自己亲生的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有人说她,用二十年的辛苦落个“好媳妇”、“好儿媳”这个名声多不值得!但是XX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产生心烦、苦闷,但是一想起爱我的丈夫,儿女的未来,二老的幸福,家庭的和睦,这些苦涩与烦恼就烟消去散了。

我认为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累点苦点,能有这样一个和睦美满的家,我感到很欣慰。

”邻里之间的相处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职业的特点,无论谁家有事相求,XX都是义无反顾地伸手相助。

为邻里、亲朋好友打针送药,早已成为她份内之事。

总之,XX 一家与周围邻里之间相处的和和睦睦,就像一家人似的。

这些仅仅是她工作与生活中的一道花絮,XX用自己的行动再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等传统美德。

愿XX 一家永远健康和睦,愿每个家庭都以这五好文明之家为榜样,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生活充满爱和欢乐!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3在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有这样一户人家,只要当地人一提及,无不知晓,他们就是陈世荣老师一家。

多年来该家庭,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全家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创建和美环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有三位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年老体弱个个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陈老师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间就陪陪他们散步、聊天。

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

陈世荣老师的父亲其实是他的继父,今年已有84的高龄,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药,只要天气一变冷,吃药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针输液治疗,年年如此,村卫生院治不好,就来到滁州二院。

年老的父亲看到58岁陈老师为他治疗花去了大量的工资,为了支撑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而忙于生计时,竟然主动放弃治疗,不愿意去滁州治疗。

每当这个时候,陈老师总是耐心劝导她。

就在20XX年的3月份,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在村卫生院看了十几天也不见好转,可父亲怎么也不愿意去滁城治疗。

这时陈老师从亲友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滁州二院,经过治疗病情现在大有好转。

看到老人又一次从死神那里回来,陈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老师的母亲今年84岁,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平时直不起腰,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

陈老师平时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买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风湿的药。

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觉时不知道脱衣、脱鞋,起床时不会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

但陈老师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老人换衣服,帮他洗脸、梳头、擦背、剪指甲、洗弄脏的衣裤。

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啊。

陈老师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学校、农田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泪,同时也为能嫁给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

现在陈老师夫妻俩主动挑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重担,对待老人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二、呵护子女,不离不弃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陈老师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陈老师有个女儿,十几年前就出嫁了。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至打婆家勤劳能干、孝顺父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陈老师的女婿因病治疗无效,丢下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小外孙。

母子二人艰难度日,由于生活的压力,去年他的女儿患上了抑郁症,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几次自杀未遂。

陈老师夫妻俩心如刀绞,他含着眼泪把女儿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迈的父母、看着女儿忧郁的眼神、听着小外孙口口声声“爸爸、妈妈”稚嫩的话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孙嚎啕大哭起来。

是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面对困难,陈老师没有倒下,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

从此以后,他便利用双休日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寻找偏方。

大柳镇府听说陈老师家的不幸遭遇后,也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陈老师把政府送的粮食、油送给女儿看,并告诉她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有父母的关心,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他希望女儿鼓起勇气,积极面对生活,把孩子培养长大,回报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也算的上对得起孩子的父亲了。

在陈老师夫妻俩的关心爱护下,他女儿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心情也好多了,3月底,陈老师用刚到的工资加上省吃俭用的零用钱凑了20XX元钱,带女儿又去巩固治疗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陈老师的女儿一定会好起来的。

三、扎根山区教育,任劳任怨陈老师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组,位于皇甫山脚下,地处偏僻,当地人戏称是南谯区的大西北。

陈老师任教于曲亭村校,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山区,从未有过怨言。

他是曲亭小学的骨干教师,多年所带班级在南谯区教育局组织期末检测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先进个人” “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