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复习书信的写法;学习通过生动的故事表现抽象道理的手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过程方法:独立思考与合作研讨相结合,复述课文内容,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圣洁与美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本课,我将以问题为向导,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立解读,同时与同学合作交流,获得审美体验与感受。

着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进行坦诚而审慎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对爱情有一种较为清醒和理性
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今后的人生。

学法: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以独立学习为主。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的设计,意在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放下思想包袱,进行坦诚的交流与探讨。

应告诉学生,青春不时恋爱的时节,但讨论爱情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相反,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理由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人类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提起它,我们敏感的心田总会泛起层层的涟漪。

一位哲人说过,在孩子开始劳动之前,应先教会他劳动;在孩子开始涉足爱河之前,应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初衷。

今天,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包袱,坦然谈“爱”。

古老的中国,有许多关于爱情的诗词、成语,演义了许多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回答之后,大屏幕展示爱情诗词、经典爱情故事,渲染爱情的美好与圣洁。


(二)、整体感知
经过第一个环节,学生一定对爱情充满了好奇,一定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说:“其实,不只是我们,一位14岁的异国女孩,同样提出了这个
问题,向她的父亲。

面对这个问题,她的父亲没有回避,也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向女儿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女儿阐释什么是爱情的,同时为复述作准备。

默读过程中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来。

”本环节将完成三项任务,即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

忐忑( tǎn tè ) 繁衍(yǎn) 伫立(zhù) 凝(níng)视勃(bó)然大怒迷惑(huò)不解怒不可遏(è) 无与伦 (lún)比曙(shǔ)光
2、了解作者并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文章采用了书信体,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借大天使加夫里拉之口,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3、复述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确定要点: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所见、所言、所行所感。

(三)问题研讨
本部分共设置了八个问题,环环相扣,通过这八个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流,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进行朗读训练,发展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每个问题学生回答之
后,均用大屏幕展示答案。

1、针对女儿提出的这一敏感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态度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感受和谐、融洽的父女关系。

作者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对女儿的长大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尊重。


2、“我”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教育女儿的智慧和通过故事讲道理的好处。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女儿关于“爱情”的话题,既给女儿一种亲切感,又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每他从人的眼神中分别读出了什么?
点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强调上帝所不理解的“美”和“力量”。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文章中上帝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模仿上帝的口吻进行朗读)这说明上帝懂爱情吗?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来?
(勃然大怒、女不可遏、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上帝不懂爱情;上帝在创造世界时┅┅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子孙吧。


上帝眼里,人类和其它生物一样,只是生存、繁殖、传宗接代的工具)
5、文章多次提到上帝的态度有何作用?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6、故事中为什么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五十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之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是真正的爱情。


7、那么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意义又何在呢?课文哪里作了概括的回答?
(使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是人类种族生命力永不衰退的纽带。


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怎样对待爱情?
(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爱情要给对方以幸福,爱情是一种责任。

人的爱情远远高于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

这是作者爱情观的精髓所在。

)(四)警句品读
(意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发展思维,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
候。

理解本句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幸福”与智慧“的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明确:在异性或者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性、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守护幸福)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

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通过对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对人态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最后,上帝终于意识到人与其它的生物不同,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与幸福。

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

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耐何。

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五)语言训练
写一段话,说一说什么是自己理想中的爱情,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

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最终明确:问题出在
一个“早”字上,因为“早”,学生还缺乏生活的智慧,还无法真正读懂爱情,无法把握爱情,无法对他人也对自己负责,爱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因为“早”,学生会错过学习的黄金时期,从而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


2、“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类能够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才是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爱情。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

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课外拓展
名人谈爱情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

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八)布置作业
用你喜欢的形式,表现你对爱情的新认识。

可以写一首诗,可以是一篇小散文,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一、相亲相爱
爱情是人类永恒二、彼此忠诚人类种族生
的美和力量三、心灵的追念力命永不衰
退的纽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