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案
新坝中学 江彩龙
教学目标:
l.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
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前活动 :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及古诗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
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等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爱情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爱情,大家有着怎么样的认识呢?
大家熟知的爱情故事有哪些?——有梁祝,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他们的爱情
很凄美,都带有悲剧性。
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就是表现爱情的,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看知道多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现代的也有经典:
1.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
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
望是……一万年!
2.你知道这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吗?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而是我在你
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有没有问过你们的父母亲?
教师过渡:还是不明白什么是爱情,也不敢问,其实,爱情不是洪水猛兽,爱情
是人世间最为美好的感情,歌德曾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面对十四的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
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也不说教,而是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讲了一
个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感知文意。
教师提问:文章的主旨是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显现的? 故事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明确:本文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的。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视察。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旨
1.要求:听读故事,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
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
释“爱情”?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它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
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
亡的心灵的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
2.品读上帝:上帝懂爱情吗?当上帝看见人类有爱情的时候,他是怎样的反应?
上帝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说明了什么?
明确: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
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
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
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
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这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
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2.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教师小结:“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
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
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
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五、 重点语句探讨: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点拨:在异性或爱人间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
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
﹙2﹚“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点拨: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
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非动物的根本标志 。
﹙3﹚“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点拨:人类的爱情和美的力量征服了上帝,只有人才能主宰自己的精神和万物。
六、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