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 第三章
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列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放 射图形;
平面状排列:群化时相对集中,溶成一体,构成面状
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单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1)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埃舍尔《鱼和船》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双重意象的正倒反转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双重意象的正倒反转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双重意象的正倒反转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图形递变(图例)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图/地模糊型
《唐吉坷德与塞万提斯》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修女与伏尔泰》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分 解 构 成
打 散 构 成
平均分割构成
渐变分割构成 分 割 构 成 局部分割构成 任意分割构成
分解构成形式的分类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1) 打散构成 P31
打散构成是根据构成图形自然形成的可分开或可分
离的结构关系来进行分解,同时被分解的部分在视觉上 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图形并且具有相对独立的视觉认知 意义。 打散构成仅仅是一种构成形式,把图形打“散”到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图与地的“各向异性”
黑白两图形的关系,相互转移,背景成为图形,或者
图形退成背景,图与地的这种性能,在视觉艺术中称为图
地的“各向异性”。 1、图/地稳定型 2、互嵌图形——有双向性,即反正皆可成立。 3、图形递变——从某种图形逐渐变化成另一种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图底转换
图底转换在图形创意中是简约图形、增强视觉趣味的 重要手段。有意识地将图底分开有利于事物的区别,通常 在图与底的关系中,在特定条件下,面积较小的面总是被 看作“图”,而面积较大的面总是被看成“底”,对称的、 动感的形易成图,非对称的、静止的易成底等。而这里所 特指的是使图与底都能分别成为独立的知觉整体,两者具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为此,因该注意外形的整 体效果;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五节、图与地
在平面上出现的形象通常叫做“图”,而它的周围则称 为“底”,若感觉“图”在前,底为背景,这种图就是 正的形象。但如果看到的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白,这 种形象就可以看作是“底”,也就是负的形象。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因此,图形所传达的“概念”要明晰精确并具备强烈的视觉冲
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并非仅仅靠符号、色彩、材料、技术的堆砌。重
要的是要找出这种映射现象即“同构关系”及形式符号,以完成视觉 传达过程中的链接,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创意
1、图形创意思维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设计思维过程,那就是:意—思—形—思—意 意——特定信息、概念、内容、含义、情感、思想等; 思——对“意”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思和对视觉形象、表现方 式 的寻找; 形——通过一定的形式法则塑造出的视觉形象; 思——观众通过对“形”的视觉感受而被唤起的情感思维活动; 意——使最初的“意”得以传递,这种传递后的还原并非完全重合的还 原,而是提炼、升华和再创造。 前三项为转换和表现过程,后两项为还原和再造的构成。 注意: 寻找形与意之间的必然联系,不可强求,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即可遇不可求。这“遇”字具有自然、贴切恰到好处,令人观后叫绝的内 涵。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一节、 形的概念
一、单形的定义: 单形,狭义解释为——一个简单形; 广义解释为——一个单元形。
P28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单形的设计 单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 形为基础;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 与改造构成的单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三、图形构思的方法
(一)、图形创意途径 1、准备阶段:根据设计的主题、要求,在对原始材料在观察和感 受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想象,同时提出多种方案。这个 阶段的思维具有多向性和不定形性。 2、选择阶段:设计者对最初的设想与意图作全面的分析比较,从 优选择最理想的方案,并进一步作具体的酝酿和孕育,使设计的形象逐 步明确化、具体化。这一阶段的设计思维具有定向性和目的性。 3、完成阶段:这一阶段的构思是与设计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完整 的构思意图在具体形象与整体关系中表达出来。因此创意是反复认识的 过程,贯穿于设计全过程的始末。
单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2)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单形与群化的练习(图例3)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四、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
透叠,避免松散;
二选一;一个作业,一个练习
规 格: 1、作业:6开 16个图形
2、练习:不少于8个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图 形 创 意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一、图形的视觉传达功能
图形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于概念的转化和传递不仅 仅是1:1的,而应该是≥1,即图形对原概念不仅仅是简单的陈述,而 是升华和提取的再创造过程。
什么程度,以多小的结构来进行打散构成应以视觉审美
的需要而定,一切从形式美感的需要出发。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原形—打散
打散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A.基础几何打散重构 P31
B.特殊打散重构 P32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2) 分割构成 A.平均分割构成 平均分割的构成形式由于分割的大小、面积和形状相等或 接近,在构成的形式上具有较强的韵律感、节奏感和视觉上的 重复因素,能够强化形象的趣味性和图形的视觉感受。这类划 分是一种规整的理性分割,被划分的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视 觉特征和视觉属性。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
造出各种符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自然单形的创造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二节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P30
形态除了自身有形状、位置、大小、方向、色彩和
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变化外,形象与形象的关系还可以产
生多样的关系属性,常见的属性有以下几种: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原形
平均分割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B.渐变分割构成 渐变分割是将图形依据一定的渐变方式进行分割,这种 分割是渐变构成的一种典型应用,渐变分割注重的是图形和 元素自身的分割关系。 在渐变分割构成产生的视觉效果中,图形和视觉元素的视觉 形式发生了丰富的变化,特别是对面积较大的图形,单调呆 板的视觉状况得到极大的改观 。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 角、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 的新单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几何单形的创造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 每一种都独具特征与美感。
图的特征包括: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
在画面较为突出。
底的特征包括:没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模糊的视觉印
象,没有形体的外轮廓。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一般容易被识别为图形的是: ⑴居于画面的中央,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易于
成为“图”;
⑵被封闭的图形,在画面中容易显现出来,也容易被人 们认为是“图”; ⑶小的形状,较之过大的形状,成为图的条件更为有利; ⑷集中的形态比散乱的形态易于识别出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图形创意的切入点
1、从突破习惯观念入手。突破习惯观念、习惯印象、习惯传统手法,
以反恒常的图示语言传达信息。 2、从受众的心理因素入手。人情味的构想、好奇心理(如倒置的状
态、恐惧心理)的构想、爱美心理的构想、异性心理的构想等切入。
3、从增强感受入手。从感受时间、感受兴趣(幽默、利用悬念等)、 感受速度等入手。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2、向规则挑战 创造之前必先破坏,打破规则不是孕育新创意的必要条件, 但却是一条途径。 善于提出“假如”问题将是发挥想象力的捷径,方法是将 与事实相反的情况或观念造成疑问句。 假如人类可以活到两百岁呢? 假如你在镜子里看到两个你呢?
假如人类倒过来活,自老年人活到婴儿,会发生什么现象?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狮子在哪
你能找到9张脸吗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树上有几个人脸?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作业2:基本型练习
要 求:
1、任选一基本型,做群化构成或打散重构(三选一) 2、尝试分割和配置几何形面,造成运动、动势或空间
有同样重要的视觉刺激强度与信息,图与底相互映衬,相
互隐匿,使图形的空间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互嵌图形(图例)
新娘与老太婆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互嵌图形(图例)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埃舍尔《骑士》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埃舍尔
《天使与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