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

d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第三节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组织教学考勤复习讲评新课一、空间空间是形的存在状态给观者的视觉产生某种深度错觉。

平面中的空间取决于观者的想象。

在平面中我们看到的立体感、运动感、空间感等属于视知觉的一种“幻像”。

平面构成中,空间是来研究和利用形的组合,在二维平面内产生三维立体效果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平面造型中,都以涉及到空间的表现。

空间是造型所派生出来的必然现象。

无论是层次空间还是三维立体空间,都属于空间的概念范畴。

(一)、平面构成的空间表现1、利用形态的重叠表现空间2、利用点的大小和疏密表现空间3、利用线的疏密、粗细表现空间4、斜线、斜投影表现空间——透视画法在空间表现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线具有方向性,斜线表现空间,可以说是对透视学原理的最简单归纳。

斜线表现空间和透视的科学方法造就了斜投影法,斜投影在表现深度方面,是立体感的最直接表现。

5、放射状线表现空间—放射状线具有类似透视图法的造型效果。

6、倾斜产生空间——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产生空间旋转效果。

7、曲面形成空间——弯曲具有起伏变化,平面形象弯曲,会产生深度变化。

8、面的连接产生空间——平面中,面的连接可以形成体,面的弯曲可形成体,面的旋转可形成体。

形成体的面具有视觉上的空间感。

9、交错形成空间——两个平面相互交叉,平面二维性就会因交叉转为三维空间,产生前后关系。

7、利用投影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运用,背光部分阴影的表现。

8、明暗对比产生空间—光影效果的运用;形态之间明度高低的对比产生的空间感。

9、打破秩序作空间的表现——在一定骨骼秩序中和形态排列整齐的秩序中,适当改变局部线或点的排列方向,以破坏原有的秩序特征,会产生空间感。

改变线的运动方向,使平行直线曲线化,造成一定程度的空间感。

二、形与空间的关系习惯上,人们常把有视觉特征和外形的物体称为“形象”,形象的存在是有赖于空间的,即任何形象都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

(一)、正负形(图与底)1、就平面而言,可见的、实在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称之为“图”,即正形;将形体周围的“空白”称为负形,也称为“地”或“底”,它的作用是衬托“图”,使图能显示出来。

图与地是共存的。

在中国画论中,把可见的“图”称为“实”,空白的“地”称为“虚”;反之,当图为负形时,地必须与之相反呈现为正地。

正负表现最典型的图形是我国的阴阳“太极图”。

2、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的关系平面中,正形与负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时又相互作用。

正形积极向前,具有凝聚力;负形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

图形的具体表现和欣赏的心理习惯,对正负形形成因素尤为重要。

正负形的表现在平面中各有作用,应从整体认识3、图形的边线共用当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图形的边线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明确含义,即作为并列相接的不同图形的轮廓线,称为边线共用。

这条共用线根据自身的曲直变化,既能形成正形的形态特征,又能构成负形的形态特征,使图底都能同时显示出自身的形象特点。

由于正形与负形边线的共用,使正负图形同时都具有独立存在形态的意义,所以各不相让,产生了争取主形的抗衡作用与矛盾性。

4、图底反转反转本身是指颠倒或逆行的意思。

由于观察者对图与底注意角度不同,而发生图形形象的变化,称为图底(地)反转。

平面中图形之间的彼此黑白表现表达了各自的明确形象,是一语双关的体现。

如“鲁宾之杯”,当白色为底,则出现黑色高脚杯的造型;视黑色为背景时,出现白色面对面的人物侧影。

〈鲁宾之壶〉最早对图底反转视觉现象加以研究三、错视觉(一)、概念:错视是由于形与形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不正确的视觉反映。

是指我们所看到的形态的视觉印象与对形态的实际测量的结果不相符的现象。

产生矛盾的错觉经验,是由于观察者在观察形态时,视觉上受到一定因素的干扰造成的不均衡感所致,产生错觉的作用,是生理与心理的一种反映。

错视多用于渐变、发射、空间构成中20世纪60年代英国女画家赖利·布里奇特的〈光效应〉艺术,探索引起视觉错乱的绘画技巧。

(二)、常见的错视表现形式当某种形态不以单独个体的形式出现时,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周围形态的影响,对视觉造成一定的干扰。

通过对错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找出造成错视的原因,在造型构成中,能够有意识的运用它并同时避免它对形态的影响。

在知觉与客观现实的协调中逐步提高视觉的敏感度,在尊重视知觉的条件下提高造型的准确性。

1、线群交叉造成的形态扭曲错视当某种规则形态上有交叉的线群出现时,这个形态的规则性在视觉上就会受到影响。

圆形在交叉线群的干扰下,视觉上有一种扭曲感,圆形变得不圆。

温特、郝林错视图,当一组平行线放置在向心放射线或离心放射线之上时,平行线都显得不平行,而是分别向发射中心弯曲。

大小三个正方形置于同心圆的背景下时,视觉上会觉得正方形的四个边并非直线,都向中心弯曲。

这种斜线与曲线使规则形态产生变形,是由于斜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曲线也带有很强的方向性和运动感,它们都对与之相交叠的形态产生一定方向性的视觉引导作用。

一条斜向的直线,被两条平行的直线断开,斜线会产生不在一条直线的感觉。

2、角度造成的大小、长度错视两线相交或两形相交形成的角度,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在这个角度的范围内,相同大小的形态,越靠近交点的形态就会越显得大些。

缪勒·里亚关于角度造成线的长度的错视显示,相同长短的线段,由于端点箭头的方向不同使我们对线段的长度产生错视。

向外的箭头使其与线段相交的角度较小,对线段产生向内的压力,故显得较短。

向里的箭头使其与线段相交的角度较大,对线段产生向外的拉力,故显得较长。

3、对比造成的面积错视对比是使形体的特性被突出来的一种有力手段。

这种形式的构成,伴随形体的相互比较,视觉上会产生某种差异,这种差异与形态周围环境(面积、特征、色彩、明度、肌理等)的影响和制约是密不可分的。

埃宾豪斯错视图: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被周围比其大的圆形包围着的圆,看上去比较小;而被比其小的圆形包围的圆形,则显得较大。

这种现象是由于对比的结果。

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放置在黑色背景中的白色正方形显得较大,放置在白色背景中的黑色正方形显得较小。

这是由于明度对比的结果,明度高的色具有膨胀感。

同等大大两个正圆形,上下并置,上边的圆形给人感觉较大。

原因在于,一般观察物体时,视点总是习惯集中在事物的上部,上部的图形大多成为视觉的中心,所以视觉上产生了错觉效果。

在文字设计时,将8和B 、S等结构特征的文字的上半部安排的都略小于下部,这样不但调整了由于错视产生的缺陷,更加强了文字的稳定感,在视觉上也比较舒服。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由于圆角的影响会使人产生错觉,其四边的直线,给人感觉稍向内弯曲。

设计中,这类图形会感到不够丰满,如将其边线采用稍向外弯曲的弧线,则效果会更好。

线的方向性造成面积的错视。

由线形排列组织成的形态,都会遵循线的方向产生向两极发展膨胀的趋势。

竖线具有向上下延伸的趋向;水平线向左右延伸;交叉线向四方扩张延伸,最终使形体发生面积的改变。

4、透视造成的大小错视当在透视线范围内出现几个相同大小的形体时,由于视觉判断的经验,认为其大小不同。

感觉上,距离视觉消失点近的形体,较大于距离消失点远的的形体。

5、水平垂直错视旺德错视图(1858年):两条相同长度的直线,分别呈水平与垂直状态,用视觉去衡量,会觉得垂直状态的曲线较水平状态的直线长些。

原因在于我们的眼睛呈水平生长状态,对水平方向的长度或形态判断较为敏感、省力,而对垂直方向的长度判断较迟钝、费力,因而便觉得垂直线较长。

要使两条直线在视觉上看起来相等,则要调整水平直线的长度,约加长30%左右。

如表现正方形则将正方形的水平边稍长于正方形的垂直边,视觉上会得到标准的正方形。

另外,在垂直线上取中点时,往往感觉上的中点会比实际上的中点略偏上方,这是由于视觉对画面较上部的长度或形态判断力较为敏感,对画面较下部的判断较为迟钝。

6、形体的反转性远近错视图形体的反转性远近错视图往往是就立方形体而言。

由于观察者看法不同,立方形体产生两种不同的空间存在状态。

局部形态时而显得靠前,时而显得靠后,视觉上形成反转性远近错视。

四、茅盾空间——无理图形(理念空间)茅盾空间顾名思义,指形态不合理的空间存在状态。

虽然形体在二维平面上有表现的可能性,但若制作成实际的三维立体模型则不可能,也被称为“无理图形”。

无理图形具有特殊的立体感觉,它的空间不合理性、茅盾性满足了现代人类个性化、趣味化的视觉要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利用。

1、两种空间知觉的并存两种空间知觉的并存往往是对反转性远近错视图形的矛盾化处理和利用,造成一种图形两种视点的和平共存。

2、形体两端的矛盾逆转一般情况下,我们观看物体时眼睛总是从形体的某个端点沿着形体方向,逐渐移动视线,最后到达形体的另一端。

而在视觉转移的过程中,形体微妙地发生了逆转,它的合理性遭到了破坏,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矛盾空间。

3、悖架图形悖架图形指形态的不合理交叉造成视错觉的图形。

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如作二维平面表现时,往往整体构架产生局部交叉。

根据透视法原理,较远形态之重叠部分应被遮掩。

4、矛盾空间构成常采用方法共用线和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形体联系在一起,使两种空间知觉并存,形态关系转换。

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

交错式幻象图——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图形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边洛斯三角形——将形体的各部逐渐转变方向遮挡与透明——使用透明的方法,画出被遮挡的部分,透视规律的逆运用——有意识违反透视的近大远小规律,或改变表现纵深感的斜线组合方法,产生的空间效果。

改变观察顺序——在构图中把图形划分,各部分单独具有真实性,最后通过共用线或共用面违反视觉规律编排组合,产生矛盾空间。

小结:1、空间表现2、形与空间的关系3、错视觉作业:1、利用倾斜构成、明暗构成、打破秩序形式作空间构成。

要求:造型元素表现空间感强烈。

画面整洁。

黑白表现。

规格:整一幅25cm×25cm 每小幅4cm×4cm2、利用图形的边线共用形式,作图底反转构成。

要求:造型表现形式感强烈,图形新颖,有创意。

画面整洁。

黑白表现。

规格:整一幅25cm×25cm3、矛盾空间构成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矛盾空间的表现形式进行构成设计。

画面造型丰富,黑白灰层次明晰。

构图完整、巧妙,并且表现语言多种多样。

注意矛盾点的表现应巧妙自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