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清单
乡镇、街道应建立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一)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同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三)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牵头负责。
(四)乡镇(街道)其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负责。
(五)乡镇(街道)安监站负责处理乡镇(街道)内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综合事务。
(六)各站所办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各村(社区)要积极配合乡镇(街道)做好辖区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八) 企事业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单位、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
(一)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分析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问题,部署落实下一阶段工作。
(二)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原则上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主持;特殊情况主要负责人也可委托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召开。
会议由其他党政分管领导、各站所办负
责人和安监站全体工作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扩大到辖区内村(社区)和有关企业负责人。
(三)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召开前,安监站应认真分析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找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会议议题和须研究解决问题,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召开。
(四)会议实行参会人员签到制度。
由安监站或党政办提前发出会议通知,因特殊情况不能参会者,必须向会议召集人请假。
(五)与会人员要紧紧围绕议题积极发言,主动建言献策。
安监站要负责做好会议的全程文字记录,并保存图片资料。
会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由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汇报前一阶段安全工作开展、落实情况,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的最新文件和会议精神,提出下一阶工作的基本思路;
2.研究事故多发地点、多发领域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主要症结和薄弱环节,探讨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意见和应对措施;
3.逐行业、逐领域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各问题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员;
4.研究确因安全监管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问题;
5.研究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性举措,讨论并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6.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安全监管工作。
(六)安全监管会议的参会情况,纳入村(社区)全年目标考评考核。
单位职工无故不参加安全生产会议或迟到、早退者,实行会后补课和通报批评制度。
三、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制度
(一)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应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谁检查、谁签字、谁落实、谁负责”的原则。
(二)每年二月底前,安监站要牵头制定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报经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后执行。
根据年度计划,要制定实施具体的月度工作计划。
(三)督查检查的范围参见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各类人员年度开展督查检查的频次详见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清单的要求。
(四)根据实际需要和上级工作部署,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时段期间,组织开展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
(五)督查检查要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宜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形式,通过查看记录、现场查勘、走访问询、暗查暗访等方式,开展实地的检查抽查,做好书面检查记录。
六)检查要有方案、有记录。
督查检查时,填写督查检查记录表。
监督检查时要填写《现场检查记录》,并由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发现隐患时,可以当场整改的必须当场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及时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并实行跟踪督办,期满复查验收,出具《整改复查意见书》。
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在要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的同时,立即向将有关情况报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
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乡镇(街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同级各负有安全生监管职责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由乡镇(街道)安监站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二)结合日常监管,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并视情况集中组织排查治理,并将排查治理情况归档登记。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乡镇(街道)安监站报告,安监站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