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为了让学生除了获得某些技术能力,还能发展其它各项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宽广知识面、有理想、有感知并能自省的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划分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应当具备的各项能力,并结合所教授的“数据库系统”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学生能力表和教学活动表,以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教学计划,按计划、按步骤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能力是对实际工作领域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有效的理解和有效的行动,它的核心是使知识、行动和学习形成的有机的统一体。
能力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它总是与人的一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附于活动过程。
因此,对有培养能力指向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实施,成为能否达到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专业领域及社会生活中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有效
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而不断纠正自己的方向;为了让学生拥有灵敏的判断力,从而持续自我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设计我们的课程,在课程中赋予学生这些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积累这些能力。
一、能力划分
既然希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除了获得某些技术能力,还能发
展其它各项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宽广知识面、有理想、有感知并能自省的人,那么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对于我们设计课程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此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所需要具体的能力必须有细致的划分。
在教学中,结合笔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调研内容,将能力划分为以下几种:
(1)应用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中英文书籍、期刊、网络、实践等)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学习、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新情况中去。
(2)批判性的分析能力,能对问题、现象及情况做出准确、客观的批判和分析。
(3)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并形成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4)交流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书面、演说、讨论)与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5)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团队成员能有效、创新地工作。
(6)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7)创造力,有横向思考的能力。
(8)领导力。
(9)国际化、多文化的适应。
(10)社会意识和责任行为的能力。
(11)行为反思意识环保意识应对能力。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课程教学计划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让自己描述已经学到多少有用知识以及培养了哪些能力的平台。
因此,为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有所帮助,让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满足行业的要求,好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以上对能力的划分,为了给出更详细、更确定的数据库相关工程能力培养方案,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按计划、按步骤达到既定的能力培养目标,需要有详尽的课程的教学文档。
因此,在“数据库系统”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大纲、实施计划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学生能力表、教学活动表。
1.学生能力表的设计
学生能力表中描述了课程各项学生能力目标具体的培养方案及考评方式等,更明确了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需要学生到达的能力和大致的培养方案。
学生能力培养方案中分别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辅导和课外的活动安排中达到对不同能力的培养目标,并给出相应的考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能力达到情况。
2.教学活动表的设计
教学活动表中则对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具体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及其细节,利用这些教学活动按步骤的实现在学生能力表中计划达到的能力目标。
在教学活动表的安排中,以每周为一个单位进行设计的。
教学活动中详细计划了一周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助教的课外辅导、学生在课堂、机房、辅导及课外的具体活动安排,
其教学活动的形式包括讲授、课外辅导、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上机实验、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课后练习、考试等。
针对“数据库系统”课程。
三、结论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所需各项能力为核心,以达到相关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
为了确保在课程中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这些目标,实现预定的能力培养,本文中为课程设计了学生能力表和教学活动表,从而制定了更加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证明,有了这些规范性文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具体的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及方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帮助课程教学更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承楠.“能力本位”的教学实践[j].人民教育,2002,(12):42.
[2]j.d.ullman,j.widom. a first course indatabase system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