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当前, 世界经济正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和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我国政府强调必须加快对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 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提高各个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尽快建立起新的现代化生产和交易体系, 全面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推进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宏观背景。
1 信息化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我国学术界开始提出信息化问题并展开讨论。
这个时间比法国晚10 年, 比日本晚20 年,比美国晚20~30 年。
1986 年2 月, 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1987 年11 月在温州召开了亚太地区信息化与商品经济研讨会; 1991 年10 月在上海召开了亚太地区促进信息化研讨会; 1994 年7 月召开了国家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等, 这些会议广泛讨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和路线、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传统产业信息化的途径等问题, 为国家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选择有效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我国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及现状
为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指导, 我国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1987 年, 国家信息中心正式成立。
1993 年12 月,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作为国务院抓好经济信息化工作的参谋议事机构, 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这是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宏观协调机构,标志着国家对信息化工作形成了全面的指导。
联席会议成立后, 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建立都是以各职能性政府部门为基础分别进行的局面, 提出“统筹规划, 统一标准, 联合建设, 专通结合”的指导方针。
1996 年1 月, 国家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以加强对全国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这是全面推进我国信息化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1998 年3 月,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撤销了邮电部、电子部和广电部, 组建了信息产业部, 成为国务院主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职能部门, 将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资源和职权集中到一个部门。
至此, 我国信息化有了实体性的、进行集中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 从而使分散、起步的信息化进程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 具备了集中布局、优化资源调度的组织条件。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 为中国带来了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 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逐步实施, 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
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向各领域渗透。
国家信息网络快速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 信息化人才培养形成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局面。
信息化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正在加快步伐制定和完善。
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正在形成共识, 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较快进展,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中国部分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
3.1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 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需要信息化强有力的推动。
建立在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现有网络资源基础之上, 用以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交换的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应用而生。
根据首都信息化发展规划, 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包括: 首都电子政务工程、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科技教育信息网络工程、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工程、数字北京工程。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信息化建设将成为首都城市信息化的主导性示范区和标志性闪光点, 成为首都和中国向世界展示信息化水平的窗口。
3.2 上海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城市已实现信息港阶段性计划“152G”工程和信息港主体工程, 形成一个国际先进的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
未来几年, 上海信息化建设将围绕八个重点不断推进, 以实现新的突破: ①加速推进电子政府建设; ②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构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③大力推进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发展; ④加快形成数字化的城市建
设和管理新模式; ⑤抓紧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工作; ⑦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准; ⑧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3.3 深圳深圳市是中国最早被确定为信息化试点的城市。
其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是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 二是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建设覆盖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 三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市建设有较大容量的数据库达200 多个, 数字记录超过5 000 万条, 并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四是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商务快速推进。
全市各类网络用户30 多万户, 信息网络普及率为7.50%。
网上办公、网上医院、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得到应用。
3.4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信息化代表的重庆市明确提出“重点建设重庆信息港,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设施, 信息资源建设和增值服务( 重点支持宽带高速IP 网) , 电子商务系统, 重庆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项目的建成及重庆信息港建设的不断完善, 将使重庆市的信息化水平有明显地提高,并进一步带动中国西部信息化的发展。
3.5 广州作为南部地区信息化的代表, 广州市紧紧抓住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化试点工作、信息法规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管网建设、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技术与指导等7 项主要任务, 重点抓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站式”电子政务系
统、“110”联动信息工程、社区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社会与个人联合征信系统、教育信息化、专业市场信息化、政府数据中心、信息产业化、信息管网规划等14 项信息化工程, 以推进宽带网的应用为出发点, 全面提高广州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以促进中国南部各省市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