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目录1 综合说明 (4)1.1工程概况 (4)1.2勘察设计工作过程 (4)1.3编制依据 (5)2 气象与水文 (8)2.1气象 (8)2.2水文 (8)2.2.1徐洪河概况 (8)2.3通航水位 (9)2.4调水水位复核 (10)2.5邳州泵站配套建筑物水位组合表 (12)3 工程地质 (15)3.1地质概况 (15)3.2工程地质条件 (19)3.3结论与建议 (21)4、工程任务和规模 (24)5.1工程等别和标准 (29)5.1.1工程级别、建筑物级别 (29)5.1.2防洪标准 (29)5.1.3地震设防烈度 (29)5.1.4基本资料 (30)5.2工程选址 (36)5.2.1枢纽现状 (36)5.2.2站址选择及比较 (38)5.3工程总体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 (46)5.3.1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6)5.4主要建筑物 (53)5.4.1主泵房设计 (53)5.4.2进、出水建筑物 (61)5.5配套建筑物设计 (62)5.5.2双杨河灌溉涵洞 (62)8 水力机械 (63)8.1水泵运行要求 (63)8.2泵型比较方案 (66)8.3流道型式和断流方式 (70)8.4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70)8.5辅机系统 (70)9 电气工程部分 (76)9.1电气接入设计方案 (76)9.2电气一次 (77)9.3电气二次及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78)9.4配电装置设备布置 (80)9.5防洪闸电气设计 (83)10 金属结构 (85)10.1邳州泵站金属结构设备 (85)10.2配套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 (85)10.3金属结构防腐 (85)5灌注桩工程 (98)6、金属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98)7、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 (98)8.4.2交通桥施工 (99)8.4.3拆除工程 (99)8.4.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99)8.4.5主要工程数量 (99)8.5施工总布置 (99)8.6施工总进度 (103)9 施工组织设计 (106)9.1施工条件 (106)9.1.1工程条件 (106)11.2施工导截流 (108)11.3施工降排水及基坑围护 (108)11.4主体工程施工 (109)11.5施工交通运输及施工总布置 (111)11.6施工工期 (112)12 占地及拆迁安置 (115)12.1移民安置与专项迁建 (115)12.2投资估算 (116)13 工程管理 (118)13.1管理机构 (118)13.2管理范围 (118)13.3管理设施 (119)13.4管理运行要求 (121)14 投资估算 (124)14.1主体工程土建工程量 (124)14.2工程投资估算 (125)15 附图、附表 (127)15.1附图 (127)15.2附表 (127)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根据《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规划》,新建邳州泵站,设计流量100m3/s,邳州泵站的作用是通过徐洪河抽引睢宁站来水,再沿房亭河送进骆马湖或北送。
邳州泵站工程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刘集村徐洪河与房亭河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六级抽水梯级。
现状枢纽建筑物有:刘集地涵、刘集抽水站、刘集节制闸、刘集船闸(初步设计已批复,正在实施)。
现状枢纽的功能一是抽引骆马湖或徐洪河水西送房亭河,二是相机排出房亭河以北涝水,三是房亭河排涝入中运河。
刘集地涵为徐洪河穿房亭河立交建筑物,设计过水流量200 m3/s,其主要作用一是引徐洪河水入房亭河,二是当房亭河以北具备自排条件时,将房北涝水排入徐洪河。
刘集抽水站位于房亭河北侧,抽水流量30m3/s,主要作用抽引骆马湖或徐洪河水由房亭河西送,供邳州、铜山灌溉;当房亭河以北不能自排时由该站开机抽排。
刘集节制闸为灌溉季节刘集抽水站向房亭河补水提供节制。
双杨河灌溉涵洞位于房亭河南岸,设计引水流量8m3/s。
1.2 勘察设计工作过程2001年10月淮委会同海委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2002年6月淮委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2002年6月14~17日对该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初审,会后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淮委规划设计院又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修改,于2003年3月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修订稿)》。
根据水利部2003年南水北调前期工作会议精神,为在项目建议书获国家批复前做好2003年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2003年4月淮委规划设计院会同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报告》,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3年9月19~24日在北京对《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
专家对邳州泵站总体布置和泵型选择提出了指导意见:根据现状工情确定房南方案防洪措施;同意初选贯流泵泵型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方案比选,正确估算工程投资,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新的资料、上述工作成果及审查意见,对站址区现有河道、建筑物的情况以及场区环境作了深入地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泵站技术发展成果,细化站址方案和泵型方案比选,对工程设计参数作了部分调整,对泵型选择进行了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比较,在充分比选论证的基础上站址推荐房南方案,泵型推荐卧式贯流泵方案,并于2004年4月完成。
1.3 编制依据1.3.1 设计依据的文件(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报告》及审查意见(初稿)(水利部淮委设计院、海委设计院,2003年8月);(2)《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2002年9月);(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水利部淮委、海委,2001年10月);(4)水利部水规总院《关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修订稿)〉审查意见(初稿)》(2003年4月);(5)《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修订稿)》(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3月)。
(6)《关于征求〈2003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安排〉意见的通知》(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2003年5月)。
1.3.2 设计依据的规程、规范和规定(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水规计[1996]608号)(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SL252-2000)(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4)《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96);(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5);(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10)《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11)《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12)《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 74—95);(13)《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 41—93);(14)《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105—95);(15)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南水北调沿线泵站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16) 其它相关的规范、规程、标准。
2 气象与水文2.1气象邳州泵站地处邳州市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冷暖变化和旱涝灾害十分突出。
夏季炎热,雨水集中;冬季干旱,雨雪稀少,春季温和,秋季气爽。
多年平均气温14℃。
平均降雨量867.5mm,年日照2393小时,无霜期214天,平均水面蒸发量1100mm,陆地蒸发量625mm。
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雨595.4mm,占全年的66.8%,历年最大降水为1354.3mm,最小降水为557.7mm,故常有旱、涝、渍、冻等自然灾害。
暴雨成因是黄淮气旋、台风和切变线等。
2.2水文2.2.1徐洪河概况徐洪河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三大湖泊,串通安河与沂沭泗两大水系,是一条具有防洪、排涝、调水及航运综合效益的骨干河道。
徐洪河工程主要由干流及房亭河组成,其干流从洪泽湖的顾勒河口开始,沿安河老道扩挖,至七嘴进入睢宁境内,再沿凌沙河至沙集向北,切断废黄河,穿越民便河至刘集(亦称为土山),向西北利用房亭河在徐州东郊蟠桃村附近进入不牢河。
全长为187km,其中顾勒河口至刘集120km,刘集至不牢河蟠桃村利用房亭河长度67km。
徐洪河按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北调送水200 m3/s标准开挖。
徐洪河干流排水面积2316km2,5年一遇排涝流量960m3/s,现状河道底高程15~8m(废黄河零点,下同),河底宽度24~102m,河道边坡1:3~1:4。
1992年全线贯通,并建成睢宁一站,在洪泽湖水位12.5米时可利用睢宁站从洪泽湖抽水50 m3/s北送徐州。
2.2.2 房亭河概况房亭河位于铜山、邳州两县(市)境内,系运西地区主要引排骨干河道之一。
从京杭运河不牢河起,经大庙、单集、土山到房亭河地涵入中运河,全长74.4km。
沿岸支流有古运河、一手禅河、帮房亭河、白马河等,流域呈叶面状分布,房亭河流域面积为755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136 km2,平原区493 km2,低洼平原抽排区126 km2。
地面形势是西高东低,地面平均坡度1/5000~1/7000。
房亭河20年一遇防洪流量813 m3/s,5年一遇排涝流量505m3/s,现状河道底高程27~18.3m,河底宽度10~40m,河道边坡1:3,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2.2.3 邳州泵站排涝区域概况房亭河以北、京杭运河以南区域排水面积246.6km2,区域地面高程22.5~23.5m,具体排水范围为:房亭河以北,中运河以西,古运河、李集大沟滩土河上段以东区域(见附图)。
该片地区的现状排涝布局为:当徐洪河、邳洪河水位较低时,开启刘集地涵和邳洪河地涵向南抢排;当失去自排机会时区域涝水由刘山站和刘集站抽排。
(见图2.2.3.1)2.3 通航水位根据1979年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的《徐洪河全线工程规划》及1997年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徐洪河通航工程刘集船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房亭河及徐洪河均为Ⅴ级航道,房亭河下段最低通航水位为20.5m,徐洪河沙集至刘集段最低通航水位为19.5m。
中运河最低通航水位20.5m;徐洪河刘集地涵南端最低通航水位19.5m。
2.4 调水水位复核房亭河中泓糙率选用0.0225,河道考虑淤积因素,桥梁、涵闸及芦苇阻水均计入落差。
徐洪河中泓糙率选用0.0225,河道考虑淤积因素,桥梁、涵闸均计入落差。
邳州泵站水位复核情况见下表:邳州泵站特征水位表表2.4.12.5 邳州泵站配套建筑物水位组合表2.5.1 黄墩湖防洪闸黄墩湖防洪闸水位组合表表2.5.12.5.2 房亭河防洪闸房亭河防洪闸水位组合表表2.5.22.5.3 双杨河灌溉涵洞双杨河灌溉涵洞水位组合表表2.5.33 工程地质3.1 地质概况2003年8月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对邳州泵站(房亭河南、北两个方案)按项目建议书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