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朗读教学之我见
朗读在我国学校教学中一向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
然而,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这种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手段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同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调学习方法、调动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因此,加强中学朗读教学并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就显的格外重要。
首先,在指导学生朗读之前,我们必须做好朗读前的准备。
教师不仅要讲解课文中的某些生词、词组、难句,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风格。
如果学生对所朗读的材料不理解就开始朗读,结果读下来很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很难通过朗读来巩固语言知识和文化修养,因此朗读前必须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前使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达到对内容的深人理解,也是所有教学法专家谈论朗读时最为强调的一点。
结合运用朗读方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这主要是指集体朗读与个别朗读、范读与领读的正确运用。
集体朗读即部分或全班学生的一齐高声朗读,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低年级使用。
但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能跟着念,效果不大;掩盖个别学生的语音、语调上的错误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克服。
集体朗读一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辅导
学生朗读时,注意按意群朗读,要以朗读汉语的抑扬顿挫来启发学生朗读英语,也要保持英语固有的轻重之分,要表达思想,读出感情。
个别朗读是一个人进行的朗读,这种方式在各个年级都可采用。
它不但有打破“开口关”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的实例进行正音、正调。
范读是由教师本人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唱片、录音机等)作示范性的朗读,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和表情,对于学生正确朗读起到示范作用。
领读是由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师在领读时,必须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尽力模仿。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时最好不要看课本,要面向全班,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的口型和表情。
结合运用朗读的各种方式,正确选择,对于解决学生在朗读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对于,学生朗读中存在的一些发音错误,我们必须注意要即使加以纠正。
由于受汉语及一些错误语音的影响,有些学生虽然反复模仿,但有些发音仍然读不准。
纠正的办法不仅要从理论还要在实践上搞清楚每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并且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其细微的差别,再进行口、耳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只有学生读正确了,才能听懂正确的发音,提高听力和交际能力以及对于英语语言的鉴赏力。
朗读时除了要读好每个词之外,还要注意超音段的语音材料,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加强语调模仿。
在教字母时,就要注意抓字母升降调对比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接受升降调的概念,获得升
降调的语感。
当学生能初步掌握升降调的读法以后,教师要在进行句型总结时,给学生讲一讲句型与调型的关系。
比如升调通常表示疑问、意思未完等语气,降调通常表示肯定、惊叹、命令等语气。
又如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一般读降调,一般疑问句读升调等。
这种讲述十分必要,因为学生一旦懂得了句型与调型的关系以后,对于理解和模仿语言本身以及听力和对话练习都大有益处。
在我国,教师通常仅仅要求学生读课文,至于学生读得如何、学得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致使学生认为朗读其实无关重要,进而导致学生语言学习的偏差。
对学生进行朗读测试不仅可以对其起到督促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另外,朗读测试还可以测试学习者的语音语调,测试他们对英语发音规则的掌握与流利程度和语法能力。
此外,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的机会,教师可以据此判断学生对声音符号以及句法结构知识的整体理解能力,了解学生阅读书面材料时的认知过程等等。
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朗读能力实际上反映出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
朗读既是读,又是听,也是讲,是一项综合性的练习,不仅是练习口头技能,更是一种测试阅读能力尤其是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听的途径有很多,但要做到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
中学时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中学英语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运用科学的朗读教学法来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