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教学简史与概况1 古代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开始三国时代(高句丽、白济、新罗)唐代全唐诗 51新罗人2 高丽、朝鲜时代(书面语、口语相脱节的双语社会)设有培养译官的教育机关通文馆 -〉司译院朝鲜时代司译院“译学书”(汉语研究的保藏)《老乞大》、《朴通事》、《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老朴集览》、《译语类解》、《五伦全备传》、《洪武正韵》等等汉语史、近代汉语口语(语音、词汇、语法)3 日本强占时期(1910-1945)丧失主权汉语教学传统的断绝(教育机关、文献等)4 冷战时期(1948-1980年代末)维持汉语教学的命脉以往的首尔大学54年韩国外国语大学55年成均馆大学74年高丽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延世大学檀国大学5 韩中关系正常化以后全面发展时期(教学普及、学术团体、学术刊物)大学 130多所设有汉语专业中学高中(一般的、外国语高中)初中小学课外活动社会、成人教育* 学术团体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韩国中国言语学会。
* 学术刊物《中国语教育与研究》、《中国言语研究》。
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联系方法郑润哲(秘书长)jycjmw@孟柱亿(会长)mzy99@mzy99@韩国语中的汉源词1.孪生词(同源词):积极的孪生词产生正迁移,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产生负迁移2.积极的孪生词3.消极的孪生词(蝙蝠词)(第二届对韩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論文,2004年8月14日,中国延吉)韩汉两语中的误导词---蝙蝠词[韩国] 韩国外国语大学孟柱亿1. 引言韩国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是众所周知的。
汉字词中有不少由跟汉语词相同的汉字按照同样的语序组成的,这些詞與漢語是同源关系,故可称为“同源词”。
同源词对韩国人的汉语学习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同源词中有些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一样,在学习和交际中产生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现象,起着积极作用。
但这些词为数有限,大部分同源词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和汉语不盡相同,常常产生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现象,也就是说起着消极作用。
相當多數的同源词对学习者成为学习的难点,甚至在水平相当高的人翻译的过程中也會引起不少误导现象,使得交际双方东问西答,所以翻译学家把它们称为“假朋友”(false friends, faux amis)(参见M. Baker,1992)或“误导词”1)。
为了让学习者对此提高警惕,我们建议称它们为“蝙蝠词2)”,以便形象地显示其貌合神离的特征。
本文为防止、纠正因蝙蝠词而产生的词汇偏误,拟考察蝙蝠词产生的背景、误导机制和性質,并对蝙蝠词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蝙蝠词、同源词、误导、词汇偏误2. 蝙蝠词产生的背景韩汉两语中的同源词,过去一般称为“同形词”,这個名称是着眼于由相同的汉字组成的特点而命名的。
但"同形词"这個名称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即让人理解成是同一个形态的。
根据索绪尔(1949),语言符号连结的是“能指”(signifiant) 和“所指”(signifié),这两者分别代替概念映象(concept image)和声音映象(sound image)3)。
汉字在韩汉两语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同样的汉字组成的词汇的声音映象已不再是相同的,而且书写形式上目前韩国语几乎不用汉字而用韩文字母,所以不适合称为“同形词”。
所谓“同形词”是産生于同样来源的“能指”的,因此我们认为把它们称作“同源词”更能科学地显示两者的关系。
同源词可根據“所指”分为一致的和不一致的。
“所指”不一致的通常都會起消极作用,本文所讨論的范围就限于“所指”不一致的, 卽蝙蝠词。
韩汉蝙蝠词虽然其“能指”的来源相同,但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其“所指”有所改變,产生这一分歧的原因和背景也相当复杂。
任何一种语言的詞彙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有些词语失去原有的意义而获得新的意义,有些在原有的语义上增加新义,有些則丧失原有的意义之后就被虚化。
词汇时而经曆规则的变化,时而经曆不规则的变化,盡管如此,总體的变化趨勢遵循着特有的语法化(grammarticalization)规律,这是语言内部的变化因素。
另外,社会是语言所依附的环境,社会的变化影响语言的变化,尤其词汇的变化最为明显,这是语言外部的变化因素。
韩汉两语的词汇在各自不同的语言和社会里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 走了不同的演变路程,同源词的演變在這種複合的環境中呈现出不可忽視的差異。
因此很多韩汉两语中的同源词虽然“能指”的来源仍然保持一致的对应关系,但其“所指”的对应关系变得非常紊乱, 这样也就产生了大量同源异义的蝙蝠词。
对两者的本意和意义演变的对比需要歷时和共时的研究,但本文分析的范围僅限于现代两种语言的情况,卽只描写共时的面貌。
3. 蝙蝠词的误导机制和性质任何人学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
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王还,1990:106)。
这种观点基本上跟早期的对比分析理論一致,后期的对比分析理論修正了早期坚定的立场。
通过观察学者们发现母语和外语的不同之處不一定就是学习的难点或者是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因为不同的地方反而会让学习者特别注意。
相反地,相同的或相近的地方也会容易犯错误,因为学习者容易忽略细微的差異。
不管母语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关系如何,学习者学习外语或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常常把母语当作媒介物,凭借母语接触目的语。
教师经常叫学生用目的语思维,进行直接理解或表达,但不少学习者还是先借用母语理解目的語,或者借用母语思维后再轉換成目的语。
因此,蝙蝠词就是在词汇方面引起韩汉语际干扰(interlingual interference)的主要来源之一。
学习汉语或用汉语交际时学习者的母语韩国语不时地介入,影响理解和表达这两个过程。
这种现象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跟翻译时的母语干扰一样。
学习者在理解的过程中根据"能指"抽出错误的"所指",在表达的过程中根据"所指"转换成错误的"能指",这不是整个句子的代码转译(transcoding),而是一种代码混合(code mixing)。
学习者在听或者读汉语的时候,按照韩国语的义项来理解,结果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误解成别的意思。
理解错误固然成爲问题,但是更严重的是學習者对自己的理解错误毫无覺察,从而无法得到纠正的机会。
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也是按照韩国语的义项来表达,结果让对方无法理解或误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令对方感到不愉快或尴尬。
交际效果不好固然是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对汉语的义项缺乏全面的认识,使得表达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扩展。
有些同源词的"能指"转换成汉语時, 在没有上下文或具体语境的情况下, 有些包含这类词语的句子就会被认为是符合规范的。
比如, “爸爸在看新闻。
”(应是“爸爸在看报。
”),“我们招待了金先生。
”(应是“我们邀请了金先生。
”)等句子没有任何形式上的问题。
如果听话人不注意, 就不会判断这类句子为偏误。
所以这些偏误很难发现, 常常会成为一种隐性的偏误(covert error)。
4. 蝙蝠词的对比分析蝙蝠词是"所指"不相同的同源词,부모(父母)、가정(家庭)、학교(学校)、정부(政府)、외교(外交)、지구(地球)、동물(动物)等"所指"相同的同源词不属于蝙蝠词的范畴。
蝙蝠词的对比重点在"所指"的对比上。
"所指"的对比一般着重于意义,故先对意义进行对比。
蝙蝠词可以根据與漢語意义異同的情形分为三大类,即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相異的情況、韩汉两语的意义交叉的情況和一種語言的意义包容另一種語言意义的情況。
后者又可分为韩国语的詞彙意义范畴大于汉语的情況和汉语的詞彙意义范畴大于韩国语的情況。
4. 1 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相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词韩汉两语中意义相差甚远,因此简直无法根据同源的"能指"理解意义。
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国语汉语这类词有:词例韩国语(意义)约束약속(约会、约定、承诺)放学방학(放假、假期)结束결속(团结、集结、集中)交代교대(轮流、换班)奇特기특(可嘉)玉篇옥편(字典)点心점심(午饭)新闻신문(报、报纸)合同합동(联合、联席)客气객기(血性、意气)汽車기차(火車)留念유념(注意、留意、留心)馒头만두 (饺子/包子)操心조심(小心)小心소심(小气、胆小)4. 2 韩汉两语的詞彙意义范畴部分重叠的有些词基本意义相同,但各自有不同的引申意义,所以在某些语境中会产生误解。
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汉这类词有:【不便】韩汉重叠:不方便;不适宜例:他是病人不便给他油腻的东西吃。
汉:缺钱用例:你如果一时手头不便我可以先垫上。
韩:不舒服例:구두를신고있으니발이불편하다.(穿着皮鞋,脚很不舒服。
)【文章】韩汉重叠: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汉:①比喻暗含的意思例:话里有文章。
②关于事情的做法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矛盾,这里很有文章可做。
韩:句子例:문장을분석한다.(分析句子)【单位】韩汉重叠: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汉: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例:参加这次竞赛的有很多单位。
韩:指一定的学习量(一个学期里每周上一节为一个单位)例:수학은최소한4 ‘단위’를수업해야한다.(数学起码要上 4个“单位”。
)【下手】韩汉重叠:动手;着手例:先下手为强。
汉:助手例:打下手。
韩:指技術、伎俩等的水平低的人例:바둑이라면그는하수이다.(要说下围棋,他水平很低。
)【出世】韩汉重叠:出生汉:①产生例: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
②指高出人世例:横空出世。
韩:飞黄腾达;成功;有出息例:형님은일찌감치출세했다.(哥哥早就有所成就了。
)4. 3 韩国语的意义范畴大于汉语的有些词基本意义相同,在韩国语里有了更多的引申意义,或者在汉语里失去了原有的义项,这种意义关系可以图示如下:韩汉这类词有:【时间】韩汉重叠:①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構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②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例:盖这个房子需要多少时间?③时间里的某一点例:现在的时间是三点十五。
韩:钟头、小时例:세시간을기다렸다.(等了3个小时。
)【白纸】韩汉重叠:白色的纸用白纸写字。
韩:①没有准备;没有主见例:백지상태(毫无准备的状态)②恢复原状;取消例:계획을전면백지화했다.(彻底取消了计划。
)③空纸例:영어시험에이군은백지를냈다.(英语考试小李交了白卷。
)【试验】韩汉重叠: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事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例:试验机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