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的小技巧
1:鸡蛋皮怎么剥:
煮鸡蛋有时不好剥,其原因一是鸡蛋没有煮熟,这样的蛋剥一块皮掉一块蛋白。
二是蛋虽煮熟了,但蛋壳和蛋白粘在一起,即使一块一块把壳剥下来,蛋白也会被带下,费时费力不说,看上去也不美观。
为此,可将煮好的蛋,趁热放在冷水中浸一浸,再剥就好剥了。
这是因为热蛋受冷以后急剧收缩,由于蛋壳、蛋白收缩程度不同,二者互相脱离,剥起来就既省力又完整
2:怎样防止煮蛋的时候蛋壳爆裂:
将新鲜鸡蛋洗净,放在盛水的锅内浸泡一分钟,然后用小火烧开。
这是为了防止鸡蛋在烧煮过程中蛋壳爆裂。
3:煮鸡蛋的时候应该放多少水:
煮鸡蛋水必须淹没过蛋。
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内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物质和抗胰蛋白酶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前者能引起人体内维生素H缺乏;后者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消化。
4:煮鸡蛋营养价值高:
煮鸡蛋前先把蛋放人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
鸡蛋用小火烧开后,再改用文火煮5分钟,停火再泡5分钟,这样
煮的鸡蛋,蛋中蛋清刚好变性凝固,消化率最高,各营养素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营养价值较高。
5:为何鸡蛋不宜烧煮时间过长:
切忌烧煮时间过长(超过10分钟),煮鸡蛋时间过长会让鸡蛋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如蛋品中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蛋氨酸,经过长时间加热后,蛋氨酸能分解出硫化物,它与蛋黄中铁发生反应,在蛋黄的周围形成绿色或灰绿色的硫化铁,硫化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而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鸡蛋经过较长时间烧煮,蛋白质结构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所以较难于消化。
6:为何不能将煮熟的鸡蛋置于冷水中冷却:
将煮熟的鸡蛋取出后,应即用干净的抹布揩净蛋壳表面的水,让其自然冷却,这样既好剥,又卫生。
切忌将煮熟的鸡蛋投人冷水中冷却。
因为鸡蛋中有直径为4~11毫米的气室,煮鸡蛋时,由于温度升高,气室内气压也随着升高,这时气室内的气体就会挤出蛋外。
当把煮熟的鸡蛋投人冷水中时,温度急骤降低,气室内压力随之下降,会使蛋壳外的冷水和微生物,通过气孔进人蛋内,煮熟蛋又被污染
7:鸡蛋存放前不可用水冲洗。
有些鸡蛋的外壳很脏,人们喜欢清洗后再存放,以免污染其他食品。
但清洗会破坏鸡蛋原有的外蛋壳膜,使细菌和微生物
畅通进入蛋内,加速鸡蛋变质。
可以用保鲜袋或膜包起来再放,就不会造成污染了。
8:烹饪鸡蛋的小技巧
a:摊鸡蛋: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
因为温度过
高时,鸡蛋中的蛋白质会被破坏分解。
尤其是颜色深,炸的焦
脆的鸡蛋,营养损失就更厉害。
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时间相
对过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影响质感。
因此,
摊鸡蛋最好使用中火。
b:蒸鸡蛋羹:鸡蛋羹是否能蒸的好,除了放适量的水之外,主要决定蛋液是否搅拌得好。
搅拌时,应该使空气均匀混入,
且时间不能过长。
气温对于搅拌好的蛋液也有直接关系,如气
温在20°以下时,搅蛋的时间应该长一点(大约5分钟),这
样蒸后有肉眼看不见大小不等的孔眼;气温在20°以上时,时
间要适当短一些。
不要在搅蛋的最初放入油盐,这样容易使蛋
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若搅拌均匀蛋液后再加
入油盐,略搅几下就放入蒸锅,出锅时的鸡蛋将会很松软。
c:打蛋花汤:在汤滚的时候加几滴醋,则蛋汁能呈现出漂
亮的蛋花。
d:煮鸡蛋:主要把握好时间,一般在8分钟~10分钟为宜。
若煮的太生,蛋白质没有松解,不易消化吸收。
若煮的太老,
蛋白质结构由松变紧密,同样不易被消化吸收。
e:炒鸡蛋: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温水搅拌均匀,倒
入油锅里炒,炒的时候添加少许酒,这样炒出的鸡蛋蓬松、鲜嫩、可口。
f:鸡蛋不宜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
再放味精就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更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