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

山西省临汾地区优质特色红枣加工项目建议书山西省临汾市工业园区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一、项目概况二、立项研究结论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第二部分食品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一、食品项目建设背景二、食品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部分食品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一、食品项目市场调查二、食品项目市场预测第四部分厂址选择、建设内容、规模一、项目选址二、建设方案三、技术方案第五部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六部分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一、生产成本估算二、销售收入估算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第七部分结论与建议第一部分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红枣加工项目2.项目性质: 新建3.项目负责人:4.项目拟建地点:临汾市某县工业园区5.项目规模:年产5000吨6.项目建设期限:2013年9月—2014年8月二.立项研究结论1.红枣产品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2.当地及其附近红枣栽培颇多,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3.当前红枣产品生产技术成熟,生产所需资金在可接受范围4.工厂建成后能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有相关政策扶持5.原料丰富,技术成熟,资金到位,市场广阔,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必然是可观的。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0万元,流动资金150万元。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年产3000吨蜜枣、香酥脆枣和贡枣各1000吨。

可带动红枣种植户200户。

可吸纳社会就业人员100人。

加工厂拟建年产1000吨蜜枣生产线三条、年产500吨香酥脆枣、贡枣生产线各两条。

第二部分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一.项目背景1.原料数量多,质量高。

黄河流经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之后,折向南流,将黄土高原切割开来,形成长达725. 1km 的峡谷, 这里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特别适宜枣树的种植和生产,形成“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包括晋陕黄河两岸忻州市、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安市的16 个县。

在这16 个县中,除山西省的石楼县外,均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但是,黄河晋陕峡谷是我国红枣的最佳优生区之一,也是我国五大红枣产区之一。

近年来,黄河晋陕峡谷的红枣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红枣产业逐渐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峡谷两岸红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 万平凡米,正常年景产量20 万t 以上(占全国的25 % - 30 %) ,形成长达500 余km宽25km - 30km 的红枣“长廊”。

2.红枣制品营养丰富受人欢迎红枣味美甘甜,鲜枣含糖量在20 %以上,干枣含糖量60 % - 80 % ,居各类果品之首;枣果含热量与大米相近;果肉中VC 含量更是超过一般水果的含量,每100g 果肉中含有VC 约300 - 600mg ,是苹果的70 - 100 倍、桔子的7 - 8 倍,比猕猴桃还高2 - 3倍,还含有一定的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果酸、VA 、VB1 、VB2 、VE 、VP 及Fe 、P、Ca 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枣果中还含人体必需的18 种氨基酸,含量为2. 73 % - 3. 49 %。

因此,红枣是优良的滋补果品。

红枣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叶、花、果、皮、根、刺及木材皆可入药。

枣果中的VP 又称为卢丁,有利于血管通畅,降低血压,能防止动脉硬化。

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 、儿茶酚对治疗肝炎,补血健脑,抗癌和健脾强身,具有特殊的疗效而无任何副作用。

3.政策支持按照全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县上把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和特色节水高效作物作为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来发展。

“十二五”期间发展红枣10万亩。

该县有红枣种植的悠久历史,近年来红枣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品种杂乱,种植技术低下,很难产生预期的效益,为此经过考察论证拟在工业园区新建红枣加工项目,以带动红枣产业的发展。

4.我国目前红枣产业目前,我国除黑龙江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枣树栽培,全国栽培面积已达2000万亩,年产量约25亿公斤,产值接近200亿元人民币,枣树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

根据2006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资料:全国枣总产量246.3087万吨,其中河北省90.9万吨、山西省50.3万吨、山东省37.0万吨、陕西省16.0万吨、新疆15.3万吨、河南省13.5万吨、甘肃7.0万吨、辽宁5.7万吨、宁夏2.2万吨、天津1.9万吨。

据统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 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红枣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逾40家,其中分布在北京(4家)、河北(8家)、山西(6家)、山东(8家)、山西(1家)、新疆(6家);流通主体主要是民营个体化组织和个体商贩。

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跨省区的大规模、大面积种植的趋势。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我国红枣加工大体分为两种, 即粗加工和深加工两种。

所谓粗加工, 是将采后的红枣经筛选、清洗、包装或是将其清洗、烘干、筛选、分级、包装后进入市场。

深加工是相对粗加工而言。

它指的是红枣经过较复杂的加工或在其中加入一些辅助原料, 经过某种工艺流程加工而成产品。

从目前实际加工看, 粗加工产品多, 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

目前全国红枣加工量约2.5 亿公斤左右, 占红枣总产的15%左右。

红枣加工产品销售市场十分广阔, 国内外都有销售, 但以国内为主。

虽然我国红枣加工在不断上升,出口量有所增加, 但红枣加工产品总量仍属偏少。

二.建设必要性1. 项目建设有利于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该地发展枣树生产气候适宜,长期以来农民有栽培枣树的习惯,且积累了不少的枣树栽培经验,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这些地区又是退耕还林的重点。

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山区,发展红枣业是农民寻求脱贫致富产业和门路。

2. 是红枣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该地红枣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十二五”期间种植十万亩,这为红枣加工企业解决了丰富的原料来源,为此实施红枣加工项目,为节水增效,农民增收,形成“基地+公司+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打响红枣品牌。

3.生态林建设和水土保持的需要。

该地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环境,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林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生态林建设中,应兼顾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三结合的原则。

枣树根系广、枝叶稀少、抗旱耐寒,既可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又兼获枣果经济之利,在生态林建设中,不失为一种极为理想的树种。

第三部分食品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一.市场分析1.枣树是中国的特有果树,也是世界上枣的最大生产国和红枣产品唯一出口国。

世界上虽然有20多个国家先后从我国引种了枣树,但大多数都没有发展起来。

韩国有商品规模生产,但单产低、品质差,一直自给不足,常年需要进口供市。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廉价的红枣产品大量涌入,韩国的枣树生产受到严重冲击,已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中国仍然保持最大的枣生产国和唯一出口国的地位。

2.我国红枣虽然年产100万吨左右,但年出口量仅800-1000吨。

世界市场上90%以上红枣靠我国供应。

出口区域遍及西欧、北美、非洲的20多个国家地区,但主要是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南也门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其中80%以上是在东南亚市场销售,购买的主要对象是外籍华人,他们的消费量占95%。

这主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饮食消费习惯,同时我们也缺乏适合外国其他民族消费需求的枣产品,对枣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人还不了解枣的营养、药用保健价值的缘故。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特别是近年外国人对中医的浓厚兴趣,红枣逐步被不同国家民族消费者所认识,枣的消费市场范围逐步扩大。

“9.11”事件后的2001年,枣在埃及“斋月”销售就大出风头:沾化冬枣在每年举办鲜枣节,使50万亩鲜枣抢购一空,大大提高国际市场空间。

二.市场预测红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是上等的滋补食品,同时在中医药学上有很高实用价值。

红枣中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红枣多糖分子、芦丁、着色剂、膳食纤维、环磷酸腺苷,提示了红枣深加工应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复合饮料;二是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应用的着色剂或色素方向;三是向药品、保健品方向,对其进行深加工并与其他中草药结合、研发生产具备防治心血管病、保肝解毒、糖尿病等方面的药品将最具潜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和做法正深入人心并日益流行,红枣是药食同源的绝佳食品。

枣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力研究开发适宜于鲜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种,无疑将丰富人们的膳食种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我国特殊优势的枣树正在进入一个栽培面积和市场需求同步快速增加的大发展时期,目前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发展。

近年来红枣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又是红枣出口大国,相比国外红枣资源有限,随着红枣深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红枣多种产品的开发,红枣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第四部分建设内容、规模与厂址选择一.项目选址项目拟建地位于某县城东工业集中示范区,某县城东工业集中示范区是根据县政府《关于建设工业园区的意见》,经临汾市经贸委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

示范区由东、北、西三区组成,总体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建设。

截止目前,园区内储备项目用地1744亩。

共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0万元,完成了示范区部分主干道路整修、拓宽、硬化、绿化、亮化及北区路网路基修筑工程,其中道路整修12公里,道路绿化11公里,架设路灯3公里。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企业入驻园区的积极性大为提高,目前,示范区内加工企业达到24户,其中新入驻企业9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多万元,预计今年示范区可实现工业增加值6000万元。

二.建设方案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是集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项目将通过地方政府扶持,利用我县工业园区储备的项目土地建设红枣加工生产线,组织农户从外地引进优良红枣品种,进行规模化栽培种植,建设稳定的红枣生产基地,根据某县自然环境条件,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规模。

利用现代化的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加大对当地农户红枣产业的引导,技术培训,年可收购农户红枣6000吨。

修建生产车间,精选车间,包装车间各一栋,保鲜库,成品库、材料库各一栋以及办公室配电室及门卫房各一栋,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