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沉降
小结:
① Stokes区(Rep<2) 表面曳力占主导地位,不发生边界层分离,曳力与速度成
正比,服从一次方定律。
② Allen区(2 < Rep<500) 开始发生边界层分离,颗粒后部形成旋涡——尾流→尾流
区压强低→形体曳力增大
③ Newton区(500 < Rep<2×105) 形体曳力占主导地位,表面曳力可以忽略。曳力∝u2 ,曳
d
P
4dP P
◆开始瞬间,u 0 , du 最大,颗粒作加速运动。
d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d
P
4dP P
重力,浮力一定,u
,
FD
,
du
d
,当 du
d
0时u=ut
ut称为颗粒的沉降速度或终端速度。 对小颗粒,沉降的加速段很短,加速阶段所经历的距
dP (P )g
1) ut与dp有关,dp愈大,ut则愈大
2)斯托克斯区与阿仑区中,ut还与流体粘度有关。
对一定系统来说,ut = f (ρp, ρ,μ,dp)
T↑,气体μ↑,阻力↑ ,除沉不利
T↑,液体μ↓,阻力 ↓,除沉有利
液体粘度约为气体粘度的50倍,故颗粒在液体中的沉 降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小很多。
ut
dP2(P )g 18
ut
4dP (P )g 3 24
ut
dP2(P )g 18
d put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2 Re P 500
ut
0.781
d
P
1.6 ( P 0.4
0.6
)
g
0.714
500 Re P 2 10 5
讨论:
ut 1.74
Fg
mg
6
dP3P g
FD
AP
1 2
u 2
4
dP2
1 2
u 2
u
Fb
6
dP3
g
阻力 FD 浮力 Fb
重力 Fg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g Fb FD ma
即:
6
dP3P g
6
dP3 g
4
dP2
1 2
u2
6
d
3 P
P
du
d
du ( P )g 3 u2
➢ 球形颗粒 ( 1) 的曲线在不同的雷诺数范围内可用公
式表示如下R:e P 2 ,Stokes定律区:
24
Re P
2 Re P 500 ,Allen定律区: 500 Re P 2 10 5 ,Newton定律区:
18.5
Re P 0.6
0.44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2)曳力(阻力)系数
FD =f (dp ,u, , )
对球形颗粒,用量纲分析并整理后可得:
AP
FD 1
2
u2
d
pu
若令:Re P
d p u
(Re P )
FD
AP
1 2
u 2
ξ——无因次曳力系数
Ap——流动方向上颗粒的投影面积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5.1 概述
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与流固两相的相对运动密切 相关:
◆ 两相物系的沉降: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 ◆ 固体物料的干燥、矿粉焙烧等物理化学过程; ◆ 固体颗粒的流动输送。 流固两相物系内的相对运动规律是上述过程计
算的基础,其研究应从流体对颗粒运动的阻力 入手。
5.2 颗粒的沉降运动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粒;⑤ 液滴或气泡的运动。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沉降速度的求法小结: 求沉降速度通常采用试差法。 ① 假设流体流动类型; ② 计算沉降速度; ③ 计算Rep,验证与假设是否相符;
④ 如果不相符,则转①。如果相符,OK !
FD f (d p ,u, , )
黏性流体对球体的低速绕流(也称爬流)时FD的理论 式:
FD 3d pu ———斯托克斯(Stokes)定律
◆当流速较高时,Stokes定律不成立。因此,对一般流 动条件下的球形颗粒及其其他形状的颗粒,FD的数值尚 需通过实验解决。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力系数与Rep无关。 ④ Rep>2×105 曳力系数骤然下降,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分离点后移,
尾流区收缩,形体曳力突然下降,近似取ζ=0.1。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1)沉降的加速阶段
问题:将一个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置于静止的流体中, 若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沿重力方向作沉降运动,此时颗 粒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离也很小。因此,对小颗粒沉降的加速阶段可以忽略, 而近似认为颗粒始终以ut下降。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3)颗粒的沉降速度
对球形颗粒,当 du 0 时
d
du ( P )g 3 u2
d
P
4dP P
Re P 2
ut
4dP (P )g 3
24 24 ReP d put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3)当流体做水平运动时:
4)当流体以一定的速度向上运动时: 当u>ut时,颗粒向上运动 当u<ut时,颗粒向下运动 当u=ut时,颗粒悬浮在流体中
5.2.2 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
(4)其他因素对沉降速度的影响
1)公式成立假定条件: ①颗粒为球形; ②颗粒沉降时彼此相距较远,互不干扰; ③容器壁对沉降的阻滞作用可以忽略; ④ 颗粒直径不能小到受流体分子运动的影响。 2)对实际颗粒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干扰沉降;②端效应;③分子运动;④非球形颗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颗粒静止,流体对其做绕流;
②流体静止,颗粒作沉降运动;
③颗粒与流体都运动,但保持一定的相对运动。
FD
u
流体绕过颗粒的流动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1)两种曳力—表 面曳力和形体曳力
5.2.1 流体对固体颗粒的绕流
第5章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5.1 概述 5.2 颗粒的沉降运动 5.3 沉降分离设备 5.4 固体流态化技术 5.5 气力输送(自学)
5.1 概述
本章考察流固两相物系中固体颗粒与流体间 的相对运动。
在流固两相物系中,不论作为连续相的流体 处于静止还是作某种运动,只要固体颗粒的 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那么在重力场中,固 体颗粒将在重力方向上与流体做相对运动, 在离心力场中,则与流体作离心力方向上的 相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