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J T 13-127-2010 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

DBJ T 13-127-2010 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

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的总称。 2.0.7 工业用水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工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厂区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水和 管网漏失水。 2.0.8 浇洒道路用水 water for road washing
道路养护、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9 绿地用水 water for green belt
中用水量
30~70
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药制造、日用 化学产品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等);医 药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锅炉及原动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 金属铸、锻加工)等
高用水量
70~120
纺织业(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等);毛皮及其制品业(皮革鞣制加工);化学纤维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酒精、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等
9
1 总则
1.0.1 科学合理的用水量指标,关系到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的合理性,直接影 响到城市供水安全、工程总体布局、工程量及工程效益等,因此,合理确定用水 量指标意义重大。
目前设计人员采用及作为参考使用的用水量指标基本上是国家标准《城市给 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中所列指标值,该规范是在 1998 年颁布实行的, 其中的用水量指标的制定基本上是以十年前的资料为基础,反映的是规范制定时 的用水情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及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节水节能技术不断的提 高,用水情况已发生较大改变,该规范已不适合现时情况,同时现行的用水量标 准是面向全国制订的,具有面域的概念,全国仅分了三个区,适用范围偏大,不 能体现各省份之间的差异,且现行用水量指标取值范围幅度较大,设计人员在实 际工作中难以操作,且不同的设计人员各自的理解不同,取值差异较大,很容易 造成给排水工程规模确定的不合理。因此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根据我省近 年用水量的基本情况,在当前我省给排水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下,与时俱进, 着手制定一份符合当前形势发展要求、贴合我省实际情况、方便设计人员使用的 用水量标准非常必要。
表 3.0.3 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d)]
最高日 180~280
设区市
平均日 140~220
县级市、县城
最高日
平均日
160~260
120~200
3.0.4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4 中的指标。 表 3.0.4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d)]
最高日 280~450
3.0.9 最高日单位建筑面积公共建筑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9 中的指标。
表 3.0.9 最高日单位建筑面积公共建筑用水量指标[L/(m2·d)]
用地类别名称
用水量指标
行政办公
商场
医院
二甲及以上 二乙及以下
旅馆
星级 非星级
中小学校(不住宿)
中小学校(有住宿)
普通高校
幼儿园(不住宿)
幼儿园(有住宿)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3-127-2010 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1697-2010
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
Standard for Urban Water Consumption of Fujian Province
2010-09-28 发布
2010-11-01 实施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 ……………………………… 2 3 Standard for Urban Water Consumption … … … ………………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7 Addition:Explanation of the Provisions … …………………………8
2~5 6~9 7.5~13 3~5 9~15 8~13 2.5~5 8~12 4~7 2.5~4 5~8
3.0.10 城市日变化系数宜采用表 3.0.10 中的数值。
表 3.0.10 城市日变化系数
设区市 1.1~1.3
县级市、县城 1.3~1.6
6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城市用水量标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福州市营迹路4号,邮编: 350003)。 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小洛 胡志琳 张孔锋 兰邵华
城镇公共绿地所需用的水。 2.0.10 漏失水量 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
2.0.11 最高日供水量 maximum daily output / maximum daily supplying water 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
2.0.12 日变化系数 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
Standard for Urban Water Consumption of Fujian Province
DBJ/T 13-127-2010 J 11697-2010
主编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
批准单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 2010 年 11 月 01 日
类别
用水量 指标
主要适用工业类别
低用水量
15~3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纺织制成品制造、针织品、 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等);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皮革制 品制造、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木材加工及木、竹、藤、 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中 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金属制品业(搪瓷制品制 造、金属工具制造、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 用金属制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制药、日化生 产专用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等
3
3 城市用水量标准
3.0.1 城市用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水量和非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 的水量两部分组成。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水量应由下列各项组成: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 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
注:标准中所列指标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非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水量应由下列各项组成: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 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等。 3.0.2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 市性质和规模、用水习惯、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 水率,在现状用水定额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确定。 3.0.3 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3 中的指标。
设区市
平均日 220~360
县级市、县城
最高日
平均日
250~420
200~320
3.0.5 最高日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5 中的指标。 表 3.0.5 最高日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
设区市 80~150
县级市、县城 70~130
4
3.0.6 最高日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6 中的指标。 表 3.0.6 最高日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
5
3.0.8 最高日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8 中的指标。 表 3.0.8 最高日单位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
用地类别名称
用水量指标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20~40 20~50 20~30 20~40 10~20 30~60
1 总则
1.0.1 为指导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给水排水工程规模,提高我省城 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市政工 程设计中用水量预测。 1.0.3 用水量的预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 按……执行”。
7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
DBJ/T 13-127-2010 J 11697-2010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10 3 城市用水量标准……………………………………………………11
3.0.7 最高日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 3.0.7 中的指标。 表 3.0.7 最高日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m3/(hm2·d)]
用地类别名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 体育、文化娱乐用地 旅馆、服务业用地
教育用地 医疗、休疗养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