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1.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高级政治经济学讲义PPT-1. 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


1.3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
理论的范式比较
何为范式?
“ 范 式 ” ( Paradigm ) 一 词 最 早 是 由 托 马 斯·库恩提出,库恩认为“范式”就是“观察 世界和实践科学的方法”,“范式”是与一 系列假设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于世界根本属 性的假设。更一般地说,范式就是特定学科 的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念、价值标 准、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
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CPET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1.1 从经济学的功用谈起
在我国传统文献中,“经济”指的是“经 世济民”。古汉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 “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意(“经邦” 见《尚书·周官》,“济世”见《三国志·魏 志》;“经国”见《昭明文选·魏文帝典论 论文》,“济民”见《尚书·武成》)。古 汉语中的经济,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 意思。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更是为西方宏观经济学 的发展抹上了浓厚的社会功利色彩,这与中 国的“经世济民”思想是一致的。追求财富 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初衷。
亚当·斯密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 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 第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或生活资料, 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 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 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 和国家都富起来。”(亚当·斯密,1972,第 1页)
1.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
——渊源和分野
1.2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渊源
重农学派
魁奈 1758
亚当·斯密 1776
古典学派
重商主义
17世纪和18世 纪
大卫·李嘉图 1817
社会主义
卡尔·马克思,1867 列宁,1917
中国
前苏联和东欧
T. R. 马尔萨斯 1798
J. S. 穆勒 1848
西方的economy或economics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οικονομικη(家政学)。οικο为家庭、家务的意思, νομικη 是 规 律 、 守 则 的 意 思 。 人 类 在 日 常 economic活动中形成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将此经 验记载下来,编纂成册,就成为最初的economy著 作。在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economics 就是“家庭管理的艺术”(the art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特征:揭示一个特定 的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发展、灭亡的规律。
表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
生产力 较低水平 较高水平 发达水平 生产关系 人的依附 物的依附 自由联合 生产方式 群体劳动 雇佣劳动 自由劳动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时间经济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资产阶级政权的最终 确立,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已不再成为经济学家 们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经济研究中的制度分析被 效率分析所取代。作为资本主义“生理学家”的经 济学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经济生活的实际运转,价 值研究被价格研究所取代,社会结构变革研究被社 会生产效率研究所取代。而作为资本主义“病理学 家”的马克思,则依然沿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 坚定地走下去,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整体经济运行 规律的把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政治经济学, 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马克 思恩格斯,第三卷,第186页)
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 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 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 那一部分。”(马歇尔,2019,第23页)庇古 在《福利经济学》开篇指出,“经济研究的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社会进步。(庇古,2019)
J. M. 凯恩斯 1936
新古典经学
瓦尔拉斯、马歇 尔
费雪,1880-1910
转轨经济
现代主流经济学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2019,《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2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野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从批判封建的生产形式和 交换形式的残余开始,证明它们必然要被资本主义 形式所代替,然后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交 换形式二者的规律从正面,即从促进一般的社会目 的的方面来加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第23卷, 第404页)正如陈岱孙教授所指出的,“近代政治 经济学开始时期的古典学派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为任务。”(陈岱孙,1981, 第1页)
19 世 纪 后 半 期 , 日 本 学 者 把 西 方 的 economy翻译成“经济”,中国现在所用 经济一词,沿用的是日本译法。这恰与西 方经济学研究的主旨——国民财富的研究 (亚当·斯密,1776)相同,即都是为了社 会和民众的富足康乐。
1.11 经济学是功利之学
经济学的直接发源地是英国,其直接理论思 想来源是霍布斯、休谟和斯密的功利主义。 西方经济学在传统上就有着内在的功利主义 价值倾向。
1.31 马克思经济学的范式
1)唯物史观——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和 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变迁的 理论,则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原理。该原理指出:一定历史发 展阶段上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该阶段上劳 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而这种生产方 式又决定了该阶段的生产关系。
1.12 经济学是实用之学
经济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直面现实世界的。古 典经济学家对价值和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索是现 实社会的需要;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是要为 工人阶级服务;至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家流 派,更是针对现实中的管制、价格歧视、交易 费用、资产定价、信息不对称、博弈、激励等 具体问题展开;其实用属性不言而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