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仪文书范文

礼仪文书范文

礼仪文书范文礼仪文书范文篇一:重视礼仪文书的讳饰】重视礼仪文书的讳饰讳饰是一种修辞方法。

讳,是避忌、隐瞒,对有的事情不敢说或不愿意明说,改用一种浑漠的说法去掩盖;饰,是掩饰、美饰,为避开犯忌的话,改用别的话来装饰美化。

所谓讳饰,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说出这种事物,而用另外一个说法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讳饰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审美文体中的运用自不待言,在应用文体特别是礼仪文书写作中的运用,也是自古有之。

《公羊传? 闵公元年》中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礼记 ? 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为什么呢?“恐犯忌而干讳”。

可见,在古代,人们在讲话和写作时就十分重视讳饰的运用。

这种习惯或者传统传承至今,一直受到重视,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忌讳虽然极多,当临到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万不得已,就用一种替代的隐语”。

他也承认讳饰在实际运用中的必要性。

人们讲话,或者写作礼仪文书,是有目的的,要么是为了交流信息、沟通情况、促进了解,要么是表达情感、增进友谊。

如果用词、用语不当,“犯忌而干讳”,就会因语害义,适得其反,小则可能伤和气,陷入尴尬,大则可能影响国家、国际事务。

因此,在讲话和撰写礼仪文书时,必须注意讳饰的运用,以求最佳表达效果。

一、谨诚讳饰,满足人类渴望受尊重的心理需求渴望尊重,是一种荣誉感,是人类的高层次情感追求。

这种荣誉感引导人们在人格、品行修养方面不断上行,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在讲话和写作礼仪文书的过程中,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既是给予德高望重者应有的敬仰,也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激励:不是人人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吗?但只有自己成为“尊者”,才能得到尊敬。

例如:①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班固:《汉书 ?李广苏建传》)这是卫律诱降苏武时所说的话。

原本是说你苏武如果像我一样归顺匈奴,也就会像我一样安享荣华富贵。

但如果你不投降,白白死了,又有谁知道你呢?可是卫律不明说“白死”,而是说“空以身膏草野”(白白地把自己的血肉给草原做肥料)。

班固援引卫律的原话,自然是为贤者(苏武)讳;卫律为苏武讳,也大有深意。

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降匈奴,虽然享有高官厚禄,但“叛臣”的耻辱在历史上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对此,他骨子里是深深的自卑和哀叹,因为他永远地失去了世人的尊敬。

因此,对苏武,他既嫉恨,又敬佩。

嫉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敬佩则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

于是,对苏武就有了关于“死”的讳饰。

这里的讳饰,反衬出苏武高贵人格的力量,也是对人类道德选择的一种潜在导向。

生命短暂,死亡永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大多数人对死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所畏为忌,所隐为讳”,对死亡的讳饰因此产生。

尤其是对尊者、贤者,更是如此,因为人们对他们敬爱、敬重有加,对他们的逝世深怀惋惜、痛惜,不忍心也不愿意直说死”例如:②致许遐女士的唁电(略)是女作家丁玲为鲁迅逝世给许广平的唁电。

鲁迅是中国人民包括作者所十分崇敬、景仰的人,他的逝世,正如文中所说,是“几十万的青年骤然失去了最受崇敬的导师”,是这世界上殒落了一颗“中国最光荣”的巨星,作者因此而“非常伤心”。

但满篇痛悼情,却未见“死”字面,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敬重,同时对未亡人也是一种尊重和慰藉。

这种讳饰在唁电、悼词、慰问信等礼仪文书中运用得较多,例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例③的“以身殉职”,用得十分贴切,即起到了讳饰作用,又说明了白求恩大夫逝世的原因一一为了革命工作,同时也肯定他的死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纪念的。

伯承久病,终于不治。

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

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

(邓小平:《悼伯承》)“终于不治”、“辞世”的讳饰,显示了作者的深厚文化素养,既为贤者讳,又深表惋惜,作者多么希望伯承同志病而能“治”,希望他此番远行只是“辞”别,盼望他有朝一日能回到战友和亲人们之间。

从上述这些运用讳饰的范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去者的敬意和对后来人的激励。

亲情是人类生活的首要部分,尊敬和保护亲者、尊长是人类普遍认同的伦理,因此,为亲者讳也是讳饰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礼仪文书写作实践中亦受到人们的重视。

例如: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李密:《陈情表》)这段文字有两处为亲者讳,一是为父亲讳――不说父“死”而说“见背”二是为母亲讳一一舅夺母志”李密(224—287 )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晋武帝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因祖母年迈无人奉养,辞不应命,但朝廷不许,催迫甚急,于是上《陈情表》以表心迹。

“舅夺母志”,是说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志之节,即迫使其改嫁。

这是作者为母亲讳饰。

因为封建时代,出嫁的女子须从一而终,夫死改嫁被认为失节。

对母亲改嫁一事,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为自己自幼失去母爱而悲哀,对母亲的离去并非毫无怨尤,但毕竟是母亲给了自己生命,他体谅母亲的难处,竭力维护母亲的名声。

李密的苦衷十分令人同情。

在李密所处的时代,“孝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首要道德,他文中恰切的为亲者讳和所表现的对祖母的反哺深情,感人至深,甚至触动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这不仅使他赡养祖母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使《陈情表》流传至今,成为文情并茂的应用文典范。

二、巧妙讳饰,艺术地处理国际事务讳饰,有时表现为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但并不晦涩难懂,其所表达的意思、意义,要么讲者、听者双方心知肚明,要么众所周知。

之所以采用讳饰,是因为情境需要,这在写作有关国际事物的礼仪文书或讲话时表现得尤其突出。

例如: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摘自《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贺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

两国由于立场不同、价值观各异,对中美关系现状的评价也大相径庭。

两国关系中断的二十年是两国相互对峙的二十年,争论、攻讦未曾停止过。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看待、评价中美关系,应该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美国,在于美方将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无限延伸到各个方面,给两国关系正常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是国际社会任何不怀偏见的正直的人们所清楚的。

但是,欢迎美国总统访华的宴会决不是一个争辩是非的适当场合,即使争起来,也不会有结果,因此,周总理用了“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的讳饰,委婉含蓄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中美之间谁是谁非,正直人自有公论,你美国总统主动先来中国访问以示和解,全世界都知道。

讲话时,礼貌中蕴涵着不卑不亢。

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政府明确主张以谈判的形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但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却坚持认为,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这一言论涉及中国主权,邓小平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但处于外交场合,事关中英两国关系大局,因此有的意思不宜直白,而采用外交辞令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于是,邓小平说:“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这一讳饰绵里藏针,语婉意明,在强调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的同时,给对方及其国际反华势力以巨大威慑。

处理国际事物需要高度智慧。

当代世界,人称“地球村”,各国政府和民众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外交礼仪文书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和频繁,讳饰则是外交礼仪文书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古代先哲早就主张“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目的就在于避免犯忌触讳给国际关系正常化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为了艺术地处理国际事物,必须重视讳饰在礼仪文书中的运用。

【篇二:公文第十章礼仪文书】第十章礼仪文书第一节概说一、什么是礼仪文书礼仪文书是在社交场合,人际交往和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书简、致辞等的统称。

它包括迎来送往的讲话与慰问等,如,欢迎词、欢送词、祝酒词、答谢词、颂词、慰问信、慰问电等;庆典、吊唁活动的致辞,如祝词、贺词、贺电、唁电、悼词、讣告等;邀请、聘用、推荐求职等用的书函,如聘书、邀请函,推荐信,求职书等。

二、礼仪文书的作用礼仪文书多种多样,我国古代就广泛地使用,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现代,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与国际友人的交往中,在国内人民团体之间的交往中,礼仪文书的使用更加频繁,而且也非常讲究。

因为它不仅是表示礼仪的形式,而且是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桥梁,它可以增强友好气氛,显示彬彬有礼的风范。

礼仪文书在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礼仪文书的特点礼仪文书种类很多,除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着共同的特点。

1.礼仪文书大都简洁明快,篇幅一般比较简短,语言精练明快,表达的意思直截了当,不故弄玄虚,不有意渲染。

2.礼仪文书富含感情。

礼仪文书是在社交场合、人际交往中,使用的,它既要表示出应有的礼貌,又要具有感染力,因此感情都比较真挚、充沛、热情和亲切。

四、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求礼仪文书因其种类不同,写法也各有特点。

一般而言,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热情、亲切、充满感情;二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三要符合一定的身份、地位和场合。

163第二节聘书、邀请函一、聘书(一)含义聘书也称聘请书,是用来聘请本单位或外单位人员担任本单位某项职务或承担某项任务时使用的专用文书。

聘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是为了向应聘人表示敬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守约。

(二)特点.明确性发给应聘者的聘书,一般应写明受聘者担任的职务、聘期、工作职责、工作条件、工作要求等,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协作性聘书能加强各部门的横向联系,是交流人才,调配力量,加强协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

.信任性聘书可以作为应聘者担任某项职务或承担某项工作的凭证。

(三)聘书的写作1 .写作要求(1)明确工作职责。

聘书要交代清楚聘请人姓名、担任何种职务,承担某项工作及聘期,不能含混不清。

(2)语言文字要简洁。

聘书只需写清有关内容,不做细致说明,具体细节可在聘用合同中写明。

(3)形式庄重。

聘书是以单位名义发出的,故必须加盖公章方为有效。

2 .写作方法聘书篇幅短小,行文简洁,内容概括,常用以下格式:(1)标题(2)称谓(3)正文聘书正文一段到底,其内容包括:聘请原因(有的不交代),受聘者担任的职务或负责的工作,聘用单位对受聘者的要求和希望,聘期起止年、月、日,受聘者的待遇酬金(有的不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