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大将军蒙恬简介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人,秦朝著名将领。
下面是有秦朝大将军蒙恬简介,欢迎参阅。
秦朝大将军蒙恬简介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
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
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
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秦朝大将军蒙恬人物生平名门之后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
他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蒙骜作为秦国将领,伐韩,取成皋、荥阳,建立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
二年,蒙骜又一气攻取了37座城池。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蒙骜攻韩,夺取了13城。
秦始皇五年,他又率军攻打魏,取得了20城,建立东郡。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蒙骜去世。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他也就是蒙恬的父亲。
蒙恬曾学狱法为狱官,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
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后来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成为了秦朝的重臣。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秦王派将军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以蒙武为副将。
李信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县北),蒙武攻寝丘(今安徽临泉县),大败楚军。
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武会师于城父邑(今河南宝丰县东),被楚军打败。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蒙武以裨将随王翦领兵攻楚国,大败楚军,追至蕲南(今湖北蕲春西北),杀楚将项燕,得胜而归。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蒙武复出率兵攻打楚国,俘楚王负刍,平定楚地。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蒙武率兵南征百越(今浙、闽、粤一带),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
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国疆土的开拓,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信任器重。
大败齐军蒙恬最初作过掌理司法文书的官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
秦始皇复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
始皇三十年(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秦始皇外出时,蒙恬的弟弟蒙毅陪同与始皇共乘一车,在朝时又侍从始皇的左右。
蒙恬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军事,一个谋划国内政事,有忠信为国的美名。
秦国的其他将相都不能与他兄弟二人争宠。
蒙氏家族世代为将,战功显赫,到了蒙恬这一代更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公元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于是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秦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
其实,蒙恬在统一六国的战斗中虽然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却积累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血战匈奴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
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
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而当时蒙恬之弟蒙毅也在作上卿。
蒙毅曾判处中车府令赵高死刑,但赵高又被赦免,从此蒙氏兄弟和赵高结怨。
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关系密切,曾私下教授胡亥法律方面知识,颇受胡亥重用。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
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
成为整个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
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蒙恬北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
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今宁夏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
”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
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功至高也。
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在河套黄河以北(今内蒙古乌拉山一带),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
经过这次战斗,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千古叹惋蒙恬不仅打仗能够显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将气概和不一般的战略、战术指挥才能,而且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可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饮恨不能善终蒙恬的死可以说是带着悲壮、无奈与叹惋。
蒙恬的弟弟蒙毅,他深受秦始皇宠信,位至上卿(高级执政官)。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
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
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赵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
中车府令赵高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
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因此,黑手就首先伸向了蒙氏。
秦始皇死后,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
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
“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
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
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
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囚禁并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
”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
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
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
”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秦朝大将军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秦王闻高彊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
道未就。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始皇至沙丘崩,祕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
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
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
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
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
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
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
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
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
卿其图之!”毅对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则臣少宦,顺幸没世。
可谓知意矣。
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则太子独从,周旋天下,去诸公子绝远,臣无所疑矣。
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谏,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为羞累先主之名,原大夫为虑焉,使臣得死情实。
且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
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
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
楚平王杀伍奢。
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