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初探
机械工程系 杨志国
摘要摘要::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新趋势。

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定义以及我校数控专业开展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具体实施的方案;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以及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一体化 应做的工作 具体方案 关键所在 误区
目前,我们学校数控专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新实训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一年多,数控实习设备总投入超过400余万元,数控专业师资也随之增强(已经拥有两个省级学科带头人,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在拥有如此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的前提条件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如何让数控专业实训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当前课程体系改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一体化的定义
要讲一体化,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体化,我认为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习教学按照课程、课堂的实际需要成一定比例有机融合的整体。

针对一门课程有一体化教学,对一节课而言也有一体化教学,只是根据教学需要所占比例不同而已。

教学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作者在德国曾经亲身体验过,它将本专业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融合到每个课题,每个项目中,重点实行项目教学法。

如数控专业课程,它不再有数学、专业英语、 机械制图、金工、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实习等,而是只有某个项目,如台阶轴的制作,那就包括识图、选择材料,制订工艺以及制作的全过程等。

狭义的一体化教学包括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两种。

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习操作要求高的教学。

而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
实习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

这要求教师能对理论与实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融会贯通运用得体。

可见,教师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课程一体化要求高。

目前,在我校教师一体化素质还不高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教学课程一体化,实习项目模块化的模式,创造条件使专业课和专业实习课率先实现一体化。

(二)我校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
在学校数控专业场地、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一体化的前提下,怎么样有效的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是摆在我们工院数控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根据近六年来数控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1、 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

我们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的教学大纲是具体指导我们开设课程、开设课时、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

我们要实行一体化,必须从源头有一个根本性的文件。

为确保该文件的科学性,我们必须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认真调研市场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走访毕业生的就业反馈,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我校具体的实习条件,由机械系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联合数控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师,讨论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新计划可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这个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或称之为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车铣加工以及数控仿真实习,《AUTOCAD》和CAM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

同时,还必须明确每门课程讲叙哪些基本内容,高技班和中专班内容区别在那里。

2、专业教师负责统编一体化课程的教材或是讲义。

虽然市面上数控专业一体化教材颇多,含金量也较高,但是它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最合适的教材。

反到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编写一套适合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

这套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

有了自编教材,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师之间也能借助教材互相学习、互相过渡,为教师的一体化作好准备,而学生则能够做到将理论教学中贯穿实习当中,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理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

3、一体化课程习题及标准试题的开发与建库工作。

专业教学有了一体化的计划、大纲、教材,还必须有相应的题库。

题库是检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和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尺度,例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设置成一门,我们可以设置含有理论与实习(如同技能鉴定的应知与应会)两部分内容的期末试卷,平时则根据教材的章节同样设置相应的习题作为平时成绩,教师或是教学检查部门能够根据作业或是成绩能够知道学生学习的好坏,也能够判断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当然,教材和题库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从当前的学情和整个职教一体化教学的趋势来看,我们有必要作好这两项事情。

(三)我校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
操作流程主要为: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出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的教材。

教师按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编制授课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考核等。

教学中应严格按计划进行。

教师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填写详细教学日志。

教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这其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不同的就是,我们所授的课程是介乎理论与实习之间的一体化课程,即专业课程课程均由原来的理论与实习课内容组成,这样,在我校教师一体化教学水平还不高的前提下,可采取模块化(课程)教学,如数控专业课可分为车工模块、铣工模块、CAD/CAM软件模块、数控车铣模块、数控维修模块、电类课
模块等,这些模块学习的时间为一年或更多,教学系按照教学计划界定每学期各班的学习模块和具体时间、周数(该安排如同原来实习周数安排)。

每个模块由理论与实习两个老师一起上课,这两个老师自己确定本模块各自的讲授内容与基本课时(该内容在制订教学大纲或计划已给出),相互搭配、相互学习。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体化教学场地的问题,目前,由于实训楼的建立,我们拥有数控车铣、普车、数控仿真机房四个实习场地,可同时容纳三至四个班级的一体化教学。

当然,目前由于数控专业班级偏少,班级人数也不多,宏观上来看,实习场地完全可以满足作为一体化教学场地的需要。

将来班级和班级人数增多,我们可以从充分利用设备的角度出发,采用两个平行班级在实习场地和各班教室交叉授课的原则,有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四)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我校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数控教学的各位专业教师,整个课程一体化过程完全是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对数控加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能否实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程一体化培养更多的 “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授课一体化,这样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有一支师德高尚、理论过硬、技艺高超、教学理念超前、教学能力先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五)我校开展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应避免进入的几个误区。

一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课题脱节,与传统教学模式无二区别,只是把工艺知识的讲授放在实习时间内进行,还相对占用了实习操作练习的时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弱化理论知识讲授,若理论知识讲得不全、不深、不透,或只对操作要领作简单说明,一味采用操作过程的示范模仿,便成了陈旧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是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三是一体化课题训练不能按教学大纲足量完成,不但使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还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
广度和深度,是极不可取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它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领域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在近一段时间内,艰巨和需要探索的问题,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闯.技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谈.现代技能开发,2002,(10)
[2]林秀朋、杨汉斌.数控车削实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于仕斌,邓育年,潘伟荣.构造“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作者简介:
杨志国,男,1977年11月生,湖南汨罗人,中共党员,机械专业讲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

现任教机械工程系数控专业实习。

主要研究数控车、铣编程与操作,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