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引出课题题并板书。
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
(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3、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
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出示句子)(1)指名读。
(2)齐读。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宁愿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
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五、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
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23梅兰芳蓄须导学案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23*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梅兰芳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生:认识。
引出课题并板书。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2)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1)课文写了梅兰芳四次据演,分别是:①避港拒演;②蓄须拒演;③卖房拒演;④自伤身体拒演。
(2)梅兰芳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京剧大师。
四、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圈点勾画出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请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①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②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3)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4)引导学生体会“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①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②师补充资料:京剧里旦角的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得拮据。
演戏——生活立马优越起来。
但是梅兰芳拒绝了优厚的条件,宁愿卖房度日。
可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族气节。
(3)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出示句子: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宁可……也决不”突出了梅兰芳意志的坚定,至死不渝。
仿写:宁可……也决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5-7自然段,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办法”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办法”提出:他的办法指的是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6.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他的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让人敬佩。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五、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
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六、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