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
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教学建议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

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室外做。

关于本节的技能训练,可提示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

如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也有。

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用来实验的昆虫要有黑暗和光明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方发与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学生:
收集和社会行为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四)小结l
(五)探究蚂蚁的通讯
方案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

(2)面包、鱼缸、蚂蚁(一窝)、28张正方形白纸片、28片杨树叶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四)探究蚂蚁的通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