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12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25小题共75分)1.假期小明到某历史博物馆了解有关“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历史知识,以下是他在听讲解的时候所作的笔记,其中记录有误的是()A.北京人是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B.云南省出土了我国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C.炎帝是我国原始农业和文字的创始人D.相传黄帝建宫室、制衣裳、造舟船等,被尊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2.商鞅因变法而死,但他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以下哪一项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A.允许土地私有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3.毛泽东有诗云:“劝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包括()①中央集权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皇帝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5.“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是()A.迁都洛阳B.实行官吏俸禄制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D.讲汉语6.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下列能够说明当时唐朝“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是()①商业繁荣,长安城内有各种肤色的外国人②曲辕犁和水车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的产量③“交子”的使用为唐朝的商品买卖提高了方便④疆域辽阔,人口增加到一千多万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A.军功大小B.门第高低C.地方推荐D.科举考试8.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9.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

我们称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是因为它()A.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B.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0.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你可以看到的景象有()①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②南方粮食产量比北方多③全国的海外贸易受到严格的限制④城镇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

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C.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12.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

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13.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B.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D.《民法典》为许多欧洲国家提供立法的借鉴14.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受益”,有一次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战争是()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15.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创作的著名小说《根》,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哈利的先祖被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从非洲贩卖到美洲的经历。

在罪恶的“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运回欧洲的主要是()A.廉价工业品B.黑奴C.纺织品D.金银和工业原料16.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D.飞机的发明17.下列选项中,与《共产党宣言》相符的是()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其作者是马克思和列宁C.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D.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8.1791年的一天,法国巴黎60多万人迎送一位哲人的灵柩迁葬先贤祠,灵车上写着:“他引导人们走向自由之路。

”这位哲人是()A.但丁B.达·芬奇C.达尔文D.伏尔泰19.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是一团槽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创斯大林模式D.推行新政21.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①巴黎和会②《九国公约》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2.右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

从图上的宣传语可以判断(第22题图)这份海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制作出来的()A.诺曼底登陆B.斯大林格勒战役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23.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其经济遭受重创。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除了自身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A.适当的经济政策B.发展科技和教育C.美国的大力扶持D.战时的资本积累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林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请问这一解说词描述的是下列哪个事件()A.美苏冷战B.东欧社会主义改革C.苏联解体D.非洲殖民体系彻底瓦解25.18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

以下关于这三次科技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B.三次科技革命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火车和飞机这两项发明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

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逐渐由孤立、隔绝走向联系和开放,各地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大国崛起》这样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材料四:2009年末以来,希腊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了欧元区的金融动荡。

欧元因此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多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希腊已经成为撬动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杠杆支点”。

全球主权债务风险不断积聚,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体系的能力建设和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将受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深远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一通道的名称叫什么?它的开通有何作用?(2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世界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1分)该政策对当时中国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2分)(4)材料四的叙述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哪一种发展趋势?(1分)材料四中所说的“欧元”是在欧洲哪一个经济体建立之后才启动使用?(1分)(5)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这一发展趋势,发展中的国家如果不想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应当如何应对?(3分)27.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1)材料一中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导致哪一场战争的爆发?(1分)这次战争之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2)材料二中的“法西斯国家”是指哪几个?(1分)请你列举一个反法西斯国家联合抗击法西斯的例子。

(1分)材料三:(右图漫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3)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转变成材料三的对抗,请问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使当时世界形成了什么新的政治格局?(2分)材料四:2012年3月,美英法等国迫使安理会通过了美国起草的有关叙利亚问题的新决议草案,该草案要求叙利亚允许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进入该国冲突区,以结束当地暴力活动。

中俄两国否决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这一制裁方案。

中国外交部负责人称中国坚定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平、妥善地化解叙利亚危机;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人道主义救援努力;反对任何人借人道主义之名行干涉叙利亚内政。

(4)根据材料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1分)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这种新趋势下,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分)2012年东莞市中考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DCDD 6—10 DDABD 11—15 CCABD16—20 CADBC 21—25 BCCCB二、综合题26.(1)丝绸之路(1分);这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到划横线的部分就给1分)(2)新航路开辟(1分);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孤立的局面,将世界各个地方连成一个整体。

(2分)(3)闭关锁国(1分)。

不利影响:使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从而逐渐落后于世界。

(2分)(4)经济全球化(1分);欧洲联盟(1分)(5)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增强防范意识,依靠集体力量来应对各种经济竞争等(只要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并答到其中2点就得到满分3分,只答到1点给2分)27.(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如果“赛”字写错不能得分,只写“凡尔赛体系”或“华盛顿体系”只能得到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