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
最常见,30-50岁 多见,下部胸髓、 圆锥及终丝好发, 肿瘤生长缓慢,病 史较长,全切术后 复发少见 成人髓内肿瘤第二 位,儿童最常见的 髓内肿瘤。颈髓及 上胸髓好发,良性 少见。多发病于40 岁以前。1/3病人 伴VonHipplelindau综合征,颈 段及胸段脊髓常见 髓内转移瘤多数发 生于软脊膜,脊髓 实质内更为少见
髓外硬膜外肿瘤
• 常见病例:转移瘤 • 其他病例:神经源性肿瘤、脂肪瘤、淋巴瘤、 血管瘤 • 总体特征: • 多数伴有椎骨破坏或椎管膨大;淋巴瘤常 围绕硬膜囊、神经根生长,使硬膜囊呈节段性 环形狭窄;病变位于椎管内硬膜外,病变内侧 可见受压移位的低信号硬脊膜影,脊髓受压推 移;硬膜外脂肪受压推移,病变邻近硬膜下腔 呈“笔尖样”狭窄。
转移瘤
多见于中 老年
淋巴瘤
多见于中 老年男性
白血病 儿童常见
可表现为 贫血、出 血、感染、 背痛、局 部肿胀
脂肪瘤 男性好发
2/3病人出 现下肢无 力和背痛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
CT:肿瘤密度略高于脊髓,易发生神经根鞘部位,常穿过椎间 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改变;MR:T1WI等高信 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均匀显著强化,常合并囊 变;多为神经鞘瘤,若发现多发神经源性肿瘤,应考虑是否为 神经纤维瘤病 CT:多为密度稍高的椭圆形占位,边缘可钙化,增强中度强 化;MR:T1WI、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多位于脊髓背侧,较少 超过2个脊髓节段,增强持久、均匀的强化,邻近硬脊膜“尾 巴状”线性强化。“硬膜尾征”是其相对特征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椎管肿瘤定位示意图
髓内肿瘤
• 常见病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其他病例:血管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 囊性畸胎瘤、脂肪瘤、转移瘤 • 总体特征: • 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病变位于脊髓实 质时,中央管受压移位;病变起源于室管 膜时,其上下方中央管扩张,中央管无移 位;病变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硬 膜外间隙变形;梗阻致病变上下端脊髓空 洞、积水。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常见病例: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
• 其他病例:表皮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血 管瘤 • 总体特征: • 大多数为良性,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界 限清楚,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其效果较好;病 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腔内,相邻部位脊髓受压, 向对侧移位;病变邻近上、下方硬膜下腔增宽。
神经源 性肿瘤
20-60岁,男性多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性 见;神经纤维瘤: 疼痛及后续的脊髓压 多见于20-40岁 迫症状
脊膜瘤
中年女性好发
以运动及感觉障碍为 主
脂肪瘤
男性好发
Hale Waihona Puke 一种多发于胸段颈段, 主要为脊髓压迫症状; CT表现为极低密度肿块;T1WI、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 另一种多发于腰骶段, 化 常与脊髓发育畸形并 存 以椎管内占位病变损 害所致的运动障碍和 疼痛为最常见症状。 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 亦较常见 x线:可有椎体融合,伴椎体及椎弓根变窄、椎管管腔增宽、 椎体后缘内凹等;CT:椎管增宽及高密度钙化灶;MRI:肿瘤呈 不均的混杂信号,脂肪成分在T1WI上呈高信号 CT和MR平扫可为阴性,增强后CT、MR扫描对检测软脊膜转 移较为敏感。弥散型者可见肿瘤包裹在脊髓或神经根袖的 表面,引起线样强化,严重者可见整个硬脊囊包壳样强化;局 限型者可见软脊膜上多发结节样强化。发展快,病史短及临 床肿瘤疾病史可作为重要提示
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
海绵状血管瘤
合并出血者症状会突然 加重
临床病史较长,时 好时坏,逐步发展
髓外硬膜外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好发人群 临床表现 最常见, 多为背痛, 多来自乳、 肺、前列 腺 多表现为 脊髓和神 经根受压 症状 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 X线:椎管周围骨质疏松,多见椎弓根和椎板溶骨性破坏, 椎间隙常正常。CT:硬脊膜外软组织肿块,可呈弥漫浸润 压迫硬脊膜囊,使蛛网膜下腔阻塞。MRI:硬脊膜外软组织肿 块和椎体、椎弓根信号异常,病变信号多与肌肉信号相似, 增强后多均匀强化。原发病史及骨质破坏有鉴别诊断意义 X线:可无阳性发现。有时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CT:多为 椎旁等密度软组织肿块,椎体多呈溶骨性破坏。MRI:肿瘤在 T1WI、T2WI呈等/低信号,肿瘤呈包鞘状环绕硬脊囊生长, 神经根亦常受累;增强后可见肿瘤及受侵硬脊膜明显强化。 肿瘤呈包鞘状环绕硬脊囊生长,为重要的鉴别征象 X线:可见椎体骨质疏松,伴继发性压缩性骨折、椎体透亮 带和多发局限性骨缺损,偶可见骨硬化。CT:可见椎体普 遍密度减低,亦可见白血病浸润形成的软组织块影。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髓外的软组织肿块多 为T1WI、T2WI均匀等信号,增强后可见肿瘤明显均匀强化 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T1WI、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 化。血管脂肪瘤CT可见硬脊膜外低或等密度肿块。MRI显示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浸润邻近椎体;增 强后明显强化
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病理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 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 的室管膜残留物;易囊 变、出血;多数沿中央 管纵向生长、上下两端 可见囊变或空洞形成 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 偏心、不规则囊变常见 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 良性肿瘤。肉眼观肿瘤 由富含血管的肿瘤结节 和囊肿构成,有时瘤壁 可钙化 转移途径为动脉途径、 椎静脉途径和通过神经 根或脑脊液直接侵犯脊 髓等原发病史
影像学
室管膜瘤
CT:脊髓外形不规则膨大,与正常脊髓分界 不清。MRI:有假包膜,范围常广,信号混 杂,增强后明显均匀性强化。可见三种囊变: 瘤内囊变,肿瘤头端及尾端的囊变,反应性 中央管的扩张 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囊变率高,境界欠清 晰,信号混杂,增强后实性部分多有强化。 部分星形细胞瘤无强化,少数恶性的可脑脊 液种植 T2WI病变呈大片高信号灶,主要特点为囊 伴结节,结节显著均匀强化,有时可见血管 流空影 血行播散者脊髓局限性增粗,而蛛网膜播散 者则弥漫性脊髓增粗;增强后髓内及软脊膜 上多发结节强化灶,少数受累的软脊膜可见 薄的环形强化 好发于颈、胸段,团块状、桑葚状和爆米花 状混杂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 的T1WI和T2WI低信号。一般无水肿,一般 为散点状强化/不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