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动画分析
视听分析
镜头13:中景,青蛙正面特写
镜头14:特写,千寻受到惊吓,呼出一口气
视听分析
镜头15:近景,俯视,青蛙落在地上,闻到 人的味道。
镜头16:中景,侧,白龙用魔法包住青蛙。
视听分析
镜头17:近景,俯视,运动跟镜头,白龙和 千寻在众鬼中间穿行。
镜头18:中景,女鬼被带起来裙子,急忙捂 住。
视听分析
视听分析
镜头3:中景,平视,大浴场的伙计迎接客人
镜头4:近景,平视,镜头1的近景重复,着 重刻画千寻的神态。
视听分析
镜头5:特写、俯视,两人并步跨上鬼桥
镜头6:远景、俯视,使用远景重点强调两人 的渺小和无助。
视听分析
镜头7:全景,仰视,白龙和千寻的背影镜头 无面人从对面而来,重点介绍另一个重要角色 无面人出场。
影片细节分析
• “浴场”—日本文化的特征之一,意味着洁净灵魂的场所。可是电影里的浴 场,正是社会的缩影-“拜金主义”、“顾客主义”。人生变成了人与金钱 的追逐、工作和休息的轮替,这正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影片细节分析
• “无面人”—是影片中十分重要的人物。没有嘴脸、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 名字、只有一个像面具的外衣,这正是都市人的真实写照。无面人一心想用 金钱换取小千的陪伴,可是却遭到拒绝。这里的“拒绝”便是我们从小便明 白的道理-不可以因为金钱出卖自己。黄金瞬间变成石头,这也是它原来的 本质,黄金之所以是黄金,全是人所加诸的心理投射。由小朋友作为控诉社 会的领航者,可谓神来之笔。
角色造型设计
• 汤婆婆拥有很大的脑袋和矮胖的身材,眼睛充满了贪婪,鹰勾鼻子,满脸的褶皱, 奢华的裙装,手上满满的戒指和一身的耳环项链塑造了人物贪婪的性格特征。
视听分析
镜头1:中景,平视,千寻紧随白龙,通过紧握 的双臂,紧张的表情刻画出无助的情形。
镜头2:远景,俯视,桥头前鬼,熙熙攘攘, 白龙和千寻推开小门,来到桥头。
影片细节分析
• “儿童问题”-近来日本相当关注的话题。影片中的“巨婴”正是成年人给 予他们爱护的具体化。“巨婴”住在一个布置精美的房间里,受尽保护。大 人害怕小孩染病,想把他们放在一个温室之中,因此造就了他们任性、自我、 脆弱的性格。相对小千的勇敢、坚定,才是宫崎骏盼望社会所拥有的儿童。
场景设计
• 主题三:让孩子独立成长,肯定“同伴精神”
千寻最初是个任性、爱哭鼻子、不懂礼貌的女孩,在汤屋的工作让她学会独立, 懂得尊重,并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决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龙,赢得大家的喜爱、认同 与尊重。导演借此为青少年树立起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千寻在缺少父母的情况下得到成长,并且以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父母。在宫崎骏很 多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到,他是批判成人世界的,而且更愿意孩子们独立成长。
千与千寻影片分析
第六讲
分析内容
故事情节 主题思想 影片细节分析 场景设计 角色造型设计 视听分析
为儿童而作的故事
•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动画 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千寻为了拯救双亲, 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人类世界的 故事。 宫崎骏说:“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绘的不是正 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 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了人类社会,但这并非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 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含的生命力的缘故。现在的日本社会越来 越暧昧,好恶难辨,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就是 我制作电影时所考虑的。”
镜头8:中景,稍仰,白龙和千寻正面镜头, 无面人回头看,表达无面人的困惑
视听分析
镜头9:远景,稍仰,众鬼在大浴场面前
镜头10:中景,俯视,白龙和千寻继续前行, 千寻已经快憋不住气了,面部表情十分难受。
视听分析
镜头11:中景,俯视,青蛙出现,来向白龙献媚 (白龙视角)
镜头12:全景,稍仰,镜头反打,白龙和千 寻正面、青蛙背面。(正反打镜头)
•
角色造型设计
• 锅炉爷爷是一个秃顶、泡眼、留有浓密胡须,拥有黑乎乎的身躯和好几条胳 膊,能够不断伸缩变形的胳膊不断地忙碌着,怪异的造型和背景画面都呈现 出神秘的气氛。无面人带着面具,身披斗篷,身上一个圆圆的空洞,不会说 话的他增加了神秘的气氛
角色造型设计
• 河神以庞大神威却很肮脏的面目出现,让所有人都误以为他是腐烂神,造型 设计以流动的黏泥的夸张变形来定形,突出肮脏的视觉刺激。
《千与千寻》中,主要的场景都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公园的环境设计
的。建造于1992年的江户东京建筑公园是宫崎骏的灵感来源,公园里 的澡堂、酱油店、居酒屋和文具店等都是七八十年前的日本古典建筑, 宫崎骏就是在这里找回了怀旧中的日本,于是澡堂成了电影中的汤屋, 文具店中摆放文具的抽屉则成了汤屋中的中药柜。这一切都是宫崎骏 从生活中酝酿出的想象空间。
主题思想
• 主题二: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
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 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 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 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角色造型设计
• 影片在造型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日本民俗,造型设定在写实与夸张的基调上。 千寻与父母的造型特点是写实的,而神怪造型师拟人化的夸张,服饰也强化 了民族特征。使观众从视觉上形成真实与幻影的冲击,突出了现实与非现实 之间冲突的喜剧效果。 人物设计地十分到位,千寻的造型:一个长相及其普通的少女,宽宽的四方 脸,两只眼睛小而圆,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具有怯弱的性格,开始给观众 的印象平凡,发展到最后,才让人认识她的魅力所在。
镜头19:中景,稍仰,白龙和千寻趁乱钻入 角门,离开鬼桥。
镜头20:中景,魔法消失,青蛙坠落。
视听分析
镜头21:近景,俯视,青蛙坠落地面,不能 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
镜头22:远景,俯视,介绍新地点:白龙的 府邸。揭示下一幕的开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主题思想
• • 有人说《千与千寻》是关于千寻、关于少年的成长,其实它是关于整个社会 整个人类的,人类的迷失、歧途,人类的出路、希望。 主题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从《风之谷》到《幽灵公主》都是核心的主题。到了 《千与千寻》,自然、环保等概念依然占有相当的篇幅。 河神是被破坏的自然的第一个代表。因为体内沉积了大量的垃圾,河神浑身恶臭, 被汤屋的人误会为腐烂神,直到千寻帮助他排出污物才恢复真身;白龙最初也是 琥珀川的神明,从剧情推测,曾经的琥珀川被人类的建筑物所取代,才迫使他化 身少年白龙与汤婆婆学习魔法;千寻刚刚进入汤屋时,人类的味道很容易被识别。 在那个世界,人类的气味被形容为“臭味”,这一设置也是导演对人类的嘲讽。 宫崎骏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借助千寻与白龙的友谊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宫崎骏将其复制到动画世界里,用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元素装饰内 部空间,让整个汤屋的内部澡堂场景,如极乐世界一般
角色造型设计
• 任何一部电影的美术设计,其宗旨目的都是为了叙事。《千与千寻》的奇幻 美术绘制,在色彩上,起到了营造了影片的基调、渲染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人物造型与色彩结合的设计,在绘制人物的线条上,服饰上,细节之处都凸 显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为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建立人物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