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五篇-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五篇-民间故事大全

经典民间传说故事五篇-民间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就是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民间故事1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

”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

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民间故事2从前有个国王,家里供养着一个僧人。

这个僧人很有点神通,能够预知许多事情。

有一天,他跟国王说:“国王,请允许我报告你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洪水淹没,你和你的臣民都要象鱼一样留在水底。

唯一可以预知洪水来临的办法,是你要天天派人去察看市场上的石狮。

如果石狮眼里流血,那么不出七天,洪水就会到来。

”说完,不管国王如何挽留,他还是背起行装走了。

国王听信了僧人的话,天天打发自己的三个女儿,轮流到市场买肉,其实呢,是去察看石狮的眼睛。

就在石狮旁边,有五个卖肉的高人。

他们对公主亲自买肉这件事,感到十分惊奇。

他们在一起,就相互议论道:“天呀!国王手下有几百个男女仆人,怎么叫公主来买肉呢?这里面一定有缘故。

”有一天,他们向年纪最小的公主,提出了他们的疑问。

小公主看看旁边没有人,便把石狮流血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讲了出来。

小公主走后,五个商人便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来,他们要抓住这个秘密,大大发一笔横财。

晚上,他们把牛血羊血,偷偷地涂在石狮眼里。

第二天,大公主来买肉,看见石狮两眼鲜血淋淋,吓得肉也顾不上拿,慌慌张张地跑去报告了国王。

国王呢,连忙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了这个可怕的消息,用最低的价钱,拍卖了王宫的财产,带着臣民百姓,逃到山上去了。

只有这五个卖肉的商人,肚子里暗暗发笑。

他们用很少一点钱,买到数不清的财产和房屋。

他们杀了许多牛羊,煮了大坛的酒,每家轮流请客三天,庆贺他们凭着聪明智慧,一夜之间变成了全城最大的富翁。

正当他们饮酒作乐的时候,石狮眼里真正流出了鲜血,不过,因为上边被商人涂满了牛血羊血,很不容易看出来。

等到七天之后,一场洪水淹没了整个城市,这五个商人连同他们的财产,都被滚滚的波涛冲得不知去向。

民间故事3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

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

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

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

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

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

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

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

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

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

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

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

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

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

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

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民间故事4从前有一位老人,膝下有三个儿子。

老人临死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叮嘱他们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并且把自己珍藏的一把名叫“桑珠日尺”的如意宝刀,留给大儿子;把一块闪闪发光的黄金,留给二儿子;同时把十一只名叫“顿结巴青”的山羊和绵羊,留给了心爱的小儿子。

接着,就闭上眼睛离开了人间。

有一天,兄弟三人看到河里有一条大鱼。

老大说:“鱼的命根子在头上,应当砸它的头!”老二说:“不对!鱼的命根子在腰上,应当刺它的腰!”老三说:“你们俩都错了!鱼的命根子在尾巴上,应当砍它的尾巴。

”三兄弟为了怎样杀死这条鱼,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最后一状告到宗本那里,请宗本判决。

晚上,老大躺在垫子上,怎么也睡不着,他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半夜把祖传的如意宝刀送到宗本手里,请宗本在判决时同意他的主张,宗本连忙点头答应:“那当然!”同样,老二送去贵重的黄金,老三送去稀罕的山羊和绵羊,要求宗本替自己说话,宗本都爽快地作了承诺。

过了三天,判决的日子到了。

兄弟三个走进公堂的时候,还各自用巧妙的隐语提醒宗本,不要忘了自己的贿赂。

老大朝宗本作了一个揖,高声念道:“宝刀插在鞘里,不怕任何敌人。

宗本大人,鱼的命根子只能在头上呀!”老二进来时也说:“黄金理在地下,光芒射上天空。

宗本大人,鱼的命根子只能在腰上呀!”小弟弟的意思更清白:“羊儿逃过深山,脚印留在平川。

宗本大人,鱼的命根子如果不在尾巴上,我是不答应的”。

最后,宗本从宝座上站起来,非常严肃地判决道:“老大讲的有道理。

我看见春天的鱼,一群群逆水往上游,全靠脑袋的力量。

这时节鱼的命根子,应该是在脑袋上。

老大,我宣布你胜利了!”说完,拿起一根劣质哈达,叫文书挂在大哥的脖子上。

大哥得意洋洋,就象斗赢了的公鸡一样地看着两个弟弟。

宗本咳嗽了一下,接着又说:“老二说的也不错嘛!我看见冬天的鱼,在鱼洞里一层叠着一层,全靠腰儿顶起。

这时候鱼的命根子,如果不在腰上又在什么地方呢?老二,你也胜利了!”文书根据宗本的差思,也给老二献了一根劣质哈达。

这时,老三坐不住了,正想发作。

宗本摆摆手,叫他安静下来,说:“老三讲的,也不是没有根据。

我看见夏天的鱼,一个个跃入空中,凭的是尾巴的力量。

这时候鱼的命根子,大概是在尾巴上了。

老三,我宣布你也取得了胜利。

”于是,老三也得到一根劣质哈达。

宗本判决完毕,宣布退堂,回家喝酒吃肉去了。

公堂上剩下三兄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民间故事5过去,中国北方流传着一种避邪驱妖的习俗,凡是有人得了“撞克”,撞了鬼神,或被鬼妖缠身,巫婆神汉就给病人吃一种人血馒头。

这种人血馒头是很有讲究的,必须从杀人刽子手那里获得。

刽子手行刑时,事先准备下很多馒头,杀人后,趁关喷血,将馒头都染了。

据说,这种染了血的馒头就能驱驱妖避邪,百灵百验。

由此,这种血馒头价格昂践。

相传,这种人血馒头起源于蔡福蔡庆。

蔡福,人称“铁臂膊”,北京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弃行刑刽子手;蔡庆,是蔡福的弟弟,任小押狱,也是一名行刑刽子手,生来爱戴一枝花,为此,都叫他“一枝花”蔡庆。

蔡福蔡庆兄弟二人在衙门里混长了,见别的差事都油水不少,他们一个专事行刑的,没什么外快可捞,心里上很是不平衡,就也想捞点油水。

怎么个“捞”法呢?找行刑的犯人去要?不行。

他们两手空空,除了一个躯身,一无所有,自己又无权免了人家的死罪。

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琢磨出个门道来。

这天,蔡福蔡庆又去行刑。

法场之外,跪着被行刑之人的家眷。

家眷旁边堆放着一大捆烧纸,以便待人死后烧化。

给人烧纸,原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也是自古留传下来的习俗,蔡家兄弟司空见惯,压根儿就没拿这当回事儿。

一天,兄弟二人去朋友家串门。

朋友正给死去的亲人打烧纸。

闲谈中,朋友问二位行刑官,可知烧纸的来历?休看二人常见烧纸,要追根寻源说来历,二位真还不知。

朋友便给他们讲了起来。

相传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可是造出的纸没人买。

夫妻二人合计了一个办法——装死。

蔡伦“死”后,妻子一边哭,一边烧造出的纸。

不久,蔡伦“活”了过来。

蔡伦告诉众人,妻烧的纸,在阴间就是钱。

他用这些钱,买通了阎王小鬼,就把他放了……从此,蔡伦的纸,成了抢手货,人死后,纷纷效仿。

久而久之,成了民间习俗。

朋友讲的这个故事,原本是随口说着玩的,蔡福蔡庆却入了脑子。

他们想,我们的老祖宗蔡伦夫妻能使计促销自己的货物,我们何不从自身优势上做做文章?于是,搅尽脑法,想出了“人血馒头”一事。

他们自己兜售人血馒头是不行的,必须找人给推销。

找谁?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巫婆神汉身上。

当时缺医少药,病人又多,巫婆神汉应时而兴,成了病人的“救星”。

二人悄悄地和这些人相勾结,共同编造出了一套“人血馒头驱鬼邪”的鬼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