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山西——结题报告高(一)284一组《玩转山西》结题报告小组负责人--原彰灼小组成员--范雅静、贾冰玮、薛雨杉、申嘉莉、郝士嘉班级--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一284班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地理、历史、音乐、美术项目所属学科——地理1.选题背景.2.研究目的.3.研究内容4.主要研究方法.5.研究的基本过程.6.研究分工7.研究正文、资料8.各成员研究心得.9.摘要中文10.摘要英文11. 研究结果12. 研究结果分析1.选题背景山西的风景名胜丰富多彩,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山西人,我们应该首先深入了解,将陕西文化,深溪风光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领略山西的魅力。
2.研究目的首先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好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山西这个我们生长的地方,然后也为了更好地传播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文化。
从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山西的历史,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山西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呼吁更多的山西人热爱保护自己的家园。
3.研究内容对于山西各个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文化、风景、习俗、历史等,也夹杂一些现代山西的面貌和发展情况,收集市民的想法意见。
4.主要研究方法资料查阅法: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问卷调查法:发放试卷试行调查。
统计法:我们要了解人们对山西的认识,并进行总结,归纳。
访谈法:询问专家以及老师。
5.研究的基本过程确定课题——制定研究对象、分配任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统计数据——查找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总结,得出结论6.研究分工唱响山西民歌民谣——郝士嘉了解山西历史、伟人——申嘉莉欣赏品鉴山西美食——薛雨杉探访山西风俗、艺术——贾冰玮、范雅静游览名胜古迹——全组成员7.研究正文、资料(1)唱响山西民歌民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大家一定没有听过这首歌吧,这首看起来像文言文的东西其实是一首歌,一首民歌,而且还是出自山西哦,我的研究主题为民歌民谣,所以我上网搜集了资料,还和同组成员一起去调查了山西民歌民谣,在次我来汇报我的研究成果: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套曲。
山西的山歌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也叫‚烂席片‛)等因地而异不同名称。
‚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者称西山(吕梁山)地区,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
‚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或称东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式。
主要分布于左权、和顺、武乡、襄垣各县。
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为出色。
‚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原平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
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叫‚爬山调‛一样。
山西的号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硪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硪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
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
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秀丽的抒情歌,如《绣荷包》、《绣花灯》、《茉莉花》、《十样景》等,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卢狗亲上寿》、《永不能生娘家》、《姑嫂挑菜》等;有咏人述事的叙事歌,如《下柳林》、《秋香哭婆婆》、《苦伶仃》等;有热烈欢快适于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娱乐性歌曲,如《观灯》、《闹元宵》、《对花》、《打秋千》等;也有幽默、风趣的诙谐歌,如《热菜汤》、《高高山上一骨嘟蒜》等;也有贬斥谗懒或其他丑恶现象的讽刺歌,如《花儿开》、《抓跳蚤》、《不相配》等。
小调的结构一股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山西的民歌民谣是丰富多彩的,大家一定要多多了解啊!(2)了解山西历史、伟人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我仔细研究了我负责的项目,获得了以下收获: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下川遗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山西的伟人也并不少见,例如武则天、关羽、貂蝉。
我也搜集到了很多关于武则天的简介:690—705年在位,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氏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以皇后身份参政时,‚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便正式委托武氏掌管国家大事,裁决一切。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
(3)欣赏品鉴山西美食‚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
一朵奇葩。
所以我们从山西的面食出发,深入研究了属于山西独有的美味.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首先出场的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我们的组员们发挥刨根问底的精神,终于知道了关于它的由来,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
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
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
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
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
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
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接下来就是名字略土的剔尖。
剔尖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
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
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
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
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4)探访山西风俗、艺术山西皮影,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甚广。
山西皮影,分为南北两路。
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
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
南路皮影,受到陕西省皮影流派中东路流派的影响,皮影作品形体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装饰性强,而且色彩简练明快。
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响,作品的形体略显肥大,刻工慎密而且精细,色泽明快艳丽。
传说中山西皮影的鼻祖是黄龙。
黄龙是殷纣时人,封神榜上的十二门人之一,一次守城战中,他设空城计,用纸糊住城门,内悬明灯晃动纸人,外敌认为城中兵多将广,惧而遁逃。
后人把这当成是山西皮影的开始。
剪纸作为一项家乡流传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家乡的文化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代表了家乡文化的内涵以及家乡人文化思想,是我们家乡不可缺少的文化传统。
我们通过对家乡剪纸的起源、发展以及剪纸手法的研究,深入挖掘剪纸艺术的社会存在意义。
(5)游览名胜古迹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