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9
用药观察
患者返回病房后,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至 生命体征平稳。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功能减弱, 代谢速度下降,用药后在体内容易发生药物的蓄 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加大。对合并心血 管疾病者,特别注意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对 患者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0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置胃管、左右侧输尿管支架引流 管、腹腔引流管、盆腔引流管、膀胱造瘘 管及导尿管,各管路标记清楚,经常挤压 引流管,防止血块和肠道分泌物阻塞,保 持各管引流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量。嘱患者在床上及床下活动时注意固定, 防止引流管脱落。
2
3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全身准备 肠道准备 功能锻炼
4
心理护理
患者确诊膀胱癌后心理负担较重,担心切 除膀胱后原来的排尿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 影响自身形象,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容易 产生自卑及绝望心理。很多老年患者觉得 自己年纪已大,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首 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此术式的优 缺点,以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取得其积极 配合。同时给患者介绍一些恢复良好的典 型病例,请家属密切配合,提供支持,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于患者术后身体虚弱,引流管多,常处 于被动体位,为使患者适应术后变化,术 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患者 常因切口疼痛或担心切口裂开而不愿咳嗽、 咳痰。术前即向患者解释清楚咳嗽及咳痰 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深呼 吸,以及胸式呼吸,告知翻身方法及下床 活动注意事项。
8
术后护理
用药观察 引流管的护理 排尿训练 术后基础护理
13
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 保持通畅是新膀胱愈合、功能恢复和防止漏 尿的关键。为防止代膀胱的回肠黏膜分泌的 黏液造成导尿管的堵塞,置管期间用生理盐 水行低压膀胱冲洗,保持引流通畅。黏液多 时随时冲洗,一次冲洗量不宜过多,防止吻 合口裂开。术后16d,先拔除导尿管,确认 尿液可自行排出后,拔出膀胱造瘘管,置入 导尿管,1d后再拔出导尿管。
5
全身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全身各主要脏器的情况, 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贫血及低蛋白 血症,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本组部分患者合 并高血压、肺心病、糖尿病等,术前请相关科室 会诊,并根据会诊意见积极纠正和治疗患者合并 的慢性病,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的恢复 能力。高血压患者在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的基 础上,使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 20%-25%。糖尿病患者术前2-3d停用降糖药,改 用正规的胰岛素控制血糖,一般用量从每次4-6U 开始,餐前30min皮下注射,使患者的空腹血糖 降至6.8-8.0mmol/L即可。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 围手术期护理
泌尿外科 潘翠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多数为 移行上皮细胞癌,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根据癌细胞是否浸润肌层,手术方式有所不同, 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高分化、 多发、复发及T2期以上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但该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尤其对于老年 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更需周到、细致。
15
排尿训练
排尿指导:术后2周,指导患者行定时排尿训练, 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 夹闭时刻从开始30min增加到2-3h;每次排尿前 检查并确定膀胱最高点,将手掌置于腹部膀胱最 高点,患者收缩腹肌,憋气用力,靠腹压排尿, 用双手保护腹股沟区,避免斜疝发生。排尿时随 新膀胱的下降用掌心向下左环形按摩,按摩5min 左右,膀胱顶部下降至耻骨联合水平时,用四指 向下轻压膀胱,可起到刺激和压迫膀胱、促进排 尿的作用。
16
耻骨尾骨肌、肛提肌及腹肌锻炼:排尿后指 导患者放松腹肌,做提肛运动,有规律地收 缩肛提肌和耻骨尾骨肌,增强括约肌功能, 以便及早恢复控尿能力。训练时以3种体位进 行:卧位、坐位、站位,深呼吸的同时做提 肛动作,保持3-4s/次,呼气时放松,反复进 行,每30min坚持内收10次。根据个人体能练 习,4-6次/d。指导患者学会提高尿道内压力 而不会增加腹腔内压力或膀胱压力,排尿过 程中练习尿流中断控制。
14
腹腔及盆腔引流管:通过这2种引流管,除引 流盆腔内切口渗液促进切口愈合外,还可观 察代膀胱有无漏尿。每30-60min挤压1次,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一般术后第一日引流量多达200-300ml,以 后逐渐减少。如术后引流量已有逐渐减少变 化,引流管日引流量超300ml,需考虑是否 存在尿瘘和吻合口瘘。如日引流量少于20ml, 拔除引流管,拔管时间多为术后3-7d
17Leabharlann 术后基础护理 对老年患者特别要加强生活护理。鼓励患 者在床上经常做伸屈腿运动并协助患者早 期床上活动,每日热水泡脚1次,以促进血 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估计患者早 期离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 围。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本组术后均 行雾化吸入治疗,定时对患者翻身、拍背, 以协助患者咳出痰液,防止肺部感染的发 生。用腹带包扎切口处,患者咳嗽时协助 患者保护切口。
6
肠道准备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 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术前3d进食无渣 半流食,术前2d改全流食,术前1d禁食并 进行全肠道外营养。术前连续3d口服链霉 素、甲硝唑、庆大霉素,3次/d,抑制肠道 细菌,预防术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术前 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晨留置胃管。
7
功能锻炼指导
11
胃管:术后持续胃管减压可有效防止反流、 误吸引起窒息,促进肠管吻合口愈合,避 免切口裂开。术后鼻胃管接负压吸引器,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记录引流量。 胃管一般在肛门排气后拔除,时间3-4d。 本组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适当延 长留置胃管1-2d。
12
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充分 引流尿液,减少新膀胱的压力,有利于新膀 胱的修复及切口愈合。标记双侧支架管穿出 腹壁的位置,每日观察,防止其位置改变。 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先托起引流管,避免拽、 拉等动作,防止双侧支架管脱出。每日分别 记录两侧支架管引流量,用无菌注射器低压 抽吸,了解引流管通畅情况,避免不畅致梗 阻性肾功能损害。本组双侧支架管于术后2 周拔除。
相关主题